-
需要深入、细致地对所经销的每一款数控机床的性能、市场反馈、销售数据等进行全面分析。对于那些在技术先进性、加工精度、效率表现等方面有突出优势,且市场需求相对较大的产品,要作为重点保留并大力推广;而对于那些已经明显跟不上市场需求,销售业绩持续低迷的产品,则要果断淘汰,避免资源的无效占用
-
原本美国想通过晒照片来证明航母并未被胡塞武装的导弹击中,却不料这补丁一贴上,反倒成了航母遭受打击的“铁证”。补丁如此之大,甲板受损之严重,已然是昭然若揭,一目了然
-
美国东北汽车工业基地的汽车工人的基础时薪是28-45美元,外加生活补贴等(2023年大罢工结果,最近几年频繁发动大罢工,最近一次罢工是2023年9月,诉求是时薪上涨40%,工作时间由每周5天,每天8h改为每周4天,每天8h(但按一周5天发工资)。汽车工厂打螺丝的普工的最低税前年薪达到8.5万美元(不含加班工资)
-
大卫·戈德曼说,美国最擅长的是在未知领域的探索。现在双方的竞争是在已知领域,美国残存的技术优势也将很快被中方追上。因此,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开辟新领域。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美国在未知领域的投入,让美国享受了多年的红利。现在美国也应该继续这么做
-
中国锻压行业包含锻造、冲压和钣金与制作三大领域,全行业从业大军410多万人,每年消耗金属板、管、棒、线和型材等3.9亿多吨,创造工业增加值7000多亿元,采购各种类型装备1000多亿元。如果将钢球、手术医疗器械和标准件等非功能零件的材料消耗计算在内,整个行业的钢材消耗达到4.1亿吨以上
-
这样一条仅仅500多公里长的国际铁路项目,为何如此多磨,经历了27年才正式签署?其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国际形势的波动、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北方邻国的意见、南北线路走向的分歧、轨距宽窄标准的选择、融资机制的差异,以及建成后的运营管理模式等问题。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项目的进展历程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
-
中国产业升级对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确实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影响不仅局限于东亚邻国,而是扩散至全球的发达工业经济体。与以往亚洲四小龙的产业升级不同,后者虽然提升了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但最终融入了既有发达国家主导的定价体系,更多地是在原有市场格局中寻求份额扩张
-
由于历史性的日元贬值,投资和融资的决策变得更加困难,日元贬值对企业管理决策造成了阻碍。由于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下跌,日本企业在海外进行设备投资等需要美元资金的措施上变得犹豫不决,海外赚取的外汇也无法兑换成日元。2023财年,海外子公司的内部留存利润相比五年前扩大了1.8倍,导致国内投资的资金回流滞后
-
中国有三个巨大载体。一个TikTok,一个爱优腾芒海外版,一个ReelShort,分别对应短视频、影视剧、短剧这三个流量最大的领域
-
以前是不愁卖,各种套路着赚钱。现在是求着人来买,但没用,市场份额越来越小。上面不断压任务,到今年下达的指标他们连一半都难以完成。但大众高层认为是他们销售不力,不断加码
-
2024年1-4月机床工具行业经济运行简讯
-
从多个机床制造大国公布的数据来看,2024年第一季度的订单量都经历了10-20%的下降。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在2023年初积压了大量的订单,抬高了基准;另一方面,美联储采取了“更长时间更高利率”的利率策略,从而限制了经济增长,并使企业投资有些犹豫不决。尽管普遍存在这种不安情绪,但在政府支出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仍存在一些机遇
-
为什么经济会如此萧条?
-
从美国重返月球的过程来看,其任务执行相当不顺利,除了执行第一次任务之外,其他任务都还在路上,而且就算是执行了第一步,也还是问题不断
-
2023年日本工业机器人订单大幅下滑24%,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日本机器人出口受中国市场疲软影响显著
-
1985年左右,日本经济学家提出了「雁行理论」。在日本的规划下,亚太地区各国的经济发展像雁阵一样有序发展,日本作为领头雁,亚洲四小龙为第二梯队,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等国家为第三梯队。在这个模式下,日本作为美国最忠诚的马仔、亚太地区的领导者,规划整个地区的发展,始终处于产业链上游,通过高科技输出,轻松赚取高额利润,而其他国家则在产业链的中下游,通过劳动力输出或者依附日本提供的技术来赚取微薄利润。在这个理论中,日本对中国的定位,是庞大的劳动力市场与消费市场,将成为日本的原材料市场和产品倾销市场
-
对比乘联会销量榜单中的第一名比亚迪和第三名吉利汽车,一汽-大众在今年1-4月比比亚迪少卖了约32.58万辆,却只比吉利汽车多卖了9895辆。这不是一个好的征兆,意味着一汽-大众不仅丢失了销冠,稍有不慎,很快连第二名都守不住
-
随着俄罗斯市场的日益开放和电商的蓬勃发展,中国卖家在俄罗斯的国际业务中收款渠道也变得多样化和便捷。CDEK为您整理了当下在俄罗斯开展国际业务的收款渠道,希望能够帮助您更高效、安全的完成在俄罗斯市场的交易。
-
有人说为什么以电为主的比亚迪秦L选择加大油箱减少电池呢?我只能说,你完全没懂DMI技术的优势,甚至也没GET到大家喊【工业奇迹】的原因
-
来到2024年新能源世界,比亚迪似乎已经强得有点不给面子。毕竟,销量那么高也就罢了,还不断挑起价格战。譬如,3月,秦PLUS才开启“电比油低”,5月,秦L就再次上演“工业奇迹”。关键不只是降价而已,把4.8米的车辆,卖到9.98万,简直是离谱——就那么着急要卷死同行吗?
共9501条记录,每页显示20条,当前第12/476页
[首页] [上页] [9] [10] [11] [12] [13] [14]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