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办机构浸泡多年后,我有一个切身体会跟大家分享,那就是:办展,容不得两“虚”(弄虚作假),
一是容不得展商“虚”,
二是容不得观众“虚”。
道理很简单。
一场展会,如果邀请不到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展商,则该展会代表不了行业主流,它的影响力必然没办法得到保障,只会越办越差。如果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必然要倒大霉。展商的眼睛是雪亮的。
关于参展,如今这些企业都是你看我,我看你。而且现在是信息时代,圈子很小,打个电话就全露馅了。
比如机床展,那些厂商、代理几乎互相之间全认识。
如果你这场展会稀稀拉拉地来了一些不相关的中小企业,而我是主流企业、领军企业、上市公司。看到这种情形,我怎么会参展?
观众(采购商、买家)更是这样。没有他几个想见的供应商、厂家(展商),他怎么会来?专业观众(买家)尤其是国际专业观众(买家)过来参观你一场展会,需要花费不少资金和时间的,他们的时间很宝贵,所以并不是什么展会都参加。他们也很挑剔。
而没有足够数量和品质的观众,就来那么百十个人,冷冷清清,哪里会有什么交流、洽谈?哪里会有什么交易?怎么会吸引展商继续参展?
所以说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把这两个核心工作做好,这个展会十之八九快速增长。
“没有观众的展会,必是最后一届展会”
这已经不是什么新词儿了。这句话在业内、尤其在主办圈内基本已经成为共识。嘴上是这么说的,实际上很多主办并没有真正把观众组织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哪些机构嘴上说了却没有去做、做好呢?
一、相当一部分政府展会
国内有相当一部分政府展会把精力放在如何招展招商上,确保500强来几家,上市公司来几家,龙头企业来几家,给多少补贴,但展会现场实在不敢恭维。
这么漂亮的展台基本都是靠补贴搭建起来的。
大企业来了,可是现场真没几个人呐,而且基本都是展商和主办的人,百无聊赖。
你想拍一张观众比较多的照片,还得等半天。
为什么?得等他们“凑”在一块儿才有点“拥挤”的样子啊。要不然拍的都是展台,有什么好拍的?
有一些大企业牛掰得很,你给他补贴都不愿意来。即便来了,也只是排一两个小职员在展台的椅子上坐一坐,派发一下资料。
为什么?没效果!
我的客户、采购商都不在,我来干嘛?不就是给个面子才来的嘛。
还有一些政府展会确实也在重视和想要抓好观众组织工作,可是十之八九效果也不好。
这样的政府展会很难继续办下去,也就是今年明年图个热闹,写个报告,就草草收场。
所以我在早前多篇文章里已经反复分析,应该怎么做好政府展会的观众组织。不知道你们看到没有?
二、相当一部分商业展会
规模五万、十万平米以上的大型品牌商业展会,他们的主办方基本都在观众组织工作上倾注了大量心血。
中小规模的商业展会,尤其是那些1万平米左右的展会,相当一部分主办机构不太重视观众组织工作。
我已经分析过原因,主要是成本、精力问题,当然还有能力问题。
其实本质上是认知和心理问题:
对观众、买家重要性的认知不到位。心存侥幸。我认真去组织跟随随便便组织差别不大,又何必投入这么多资金和精力?
结果……
现场观众人少、不对应、展商不满意、闹事、要求退款。我掏了钱来参展,没生意做,不闹才怪。
不揍你算大爱了。
所以说,这样的展会明年还能继续办下去吗?
悬!
要么怎么说“没有观众的展会必是最后一届展会”这句话深刻、在理呢?
最后我想再修正一下这句话。
现在展会多若牛毛、竞争白热化,即便有观众,展商可能也不满意。
怎么做,展商才满意呢?
第一,必须保证专业观众的数量;
第二,必须保证专业观众的对应性。对应才能做好商贸配对嘛。你来一堆,却都不是我的客户,有用吗?没用。
我既要热闹,也要订单。
这是我的需求。
谁能做到,我就去参加谁的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