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网
中国市场成为推动世界机床增长的源动力
2009-03-17 14:07:01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数据整理,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日前发布了2008年中国金属加工机床产值138.6亿美元、进口机床75.9亿美元、出口机床21.1亿美元、消费194.4亿美元。据美国卡德纳公司发布的2008年世界28个主要机床生产国家和地区的资料显示,2008年中国金属加工机床产值居世界第三位(日本第一,产值为158.5亿美元;德国第二,产值为156.7亿美元)进口世界第一、消费世界第一、出口世界第六(2007年是世界第八)。
从美国卡德纳公司公布的世界28个主要机床生产国家和地区看,2008年世界机床产销情况有以下特点:

一、机床生产继续保持大幅度增长
2008年世界机床产值为850.6亿美元,同比增长16%。不过在此要考虑美元贬值因素,世界机床产值按美元计算,因此美元对各国货币的汇率变化对统计数据有一定的影响。排在机床产值前几位的国家货币日元、欧元、人民币2008年兑美元都有较大增幅。比如据产值第一的日本,按本国货币计算2008年产值同比下降3%,而按美元计算上升11%,德国按欧元计算同比增加13%,而按美元计算则增加23%。人民币比美元按年平均汇率2008年则比2007年增值9.5%。

二、东北亚地区成为世界机床主要产地
日本、中国、中国台湾、韩国分别居世界机床产值的第一、三、五、六位。仅这四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的机床产值之和就已达到了39.36亿美元,占世界机床产值的46.3%,超过了欧盟成员国CECIMO产值之和39.2亿美元,而CECIMO成员在统计的28个国家和地区中占了15个。而统计中,前十名的机床产值之和为774.5亿美元,占世界机床产值的91.06%,而前五名产值之和占世界机床产值的73.5%。说明世界机床生产的集中度还是很高的。

三、中国机床产值占世界机床总产值比重进一步提高
2007年中国机床产值为107.5亿美元,占世界机床总产值的14.6%,2008年增至139.6亿美元,同比增加30%,保持增速最高;同时占世界机床总产值比重也增至16.4%。2008年中国机床进口75.9亿美元,同比增加7%,继续居世界第一。然而,我国仍旧处于机床逆差国,虽然机床出口一直高速增长,但出口基数较小,仍有54.8亿美元的逆差,但同比逆差有所下降。

四、中国连续七年保持世界第一机床消费国位置
2008年我国机床消费194.4亿美元,占世界机床产值的22.8%,保持了世界第一机床消费市场的地位,当之无愧地成为拉动世界机床增产的发动机。国产机床市场占有率由2007年的56.3%,提高到2008年的61%。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机床人均消费几年前还是居世界倒数第一,经过这几年的高速发展,2008年我国机床人均消费达14.62美元,已经超过印度、俄罗斯、阿根廷、巴西和葡萄牙(印度为1.63美元/人、俄罗斯为4.28美元/人),这些数据都说明了中国经济和机床产业的高速发展。
另外,前五名机床消费之和为527.26亿美元,占世界机床产值61.98%;前十名机床消费之和为658.67亿美元,占世界机床产值的77.4%。还要看到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巴西和印度也进入了世界机床消费前十名。

五、机床出口大国仍为德国、日本
2008年德国和日本仍然占据着世界机床出口统计表的第一和第二位,出口金额分别为100.96亿美元和86.87亿美元。而2008年中国机床出口21.1亿美元,同比增加28%,出口排位从2007年的第八上升到第六位。
出口比例高说明机床出口在该国(地区)的重视程度,瑞士为84%,中国台湾为78%,其机床生产都是以出口为主的。出口前三名的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出口占生产比例也都超过50%。而我国还只是15%,离机床出口大国还有很大距离。
不过从需求上看,墨西哥、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机床需求加大,都进入世界机床进口前十名,此三国机床进口占消费额的比例依次为:93%、79%和57%。说明这些国家对进口依赖度较大,也逐步成为我国机床出口多元化开拓的主要目的国。
摘自《中国工业报》

转载请标注来源158机床网
  • 直柄圆锥形球头立铣刀 - 144A-18 直柄圆锥形球头立铣刀 - 144A-18,144A-18,金属加工机械 - 其他,常熟量具刃具厂,直柄圆锥形球头立铣刀 - 144A-18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
  • 复合式/内圆车刀杆 复合式/内圆车刀杆
  • 动梁式龙门数控镗铣床XK(XH)21系列 XK(XH)21系列产品为动梁式龙门数控镗铣床,是一台高效多功能大型数控机床.本系列机床有X轴、Y轴、Z轴、W1轴、W2轴五个坐标轴,X、Y、Z坐标轴可以自动定位,W1轴、W2轴为同步坐标轴.
  • 自动送料双光头激光切割机CMA-1810FET CM系列激光设备的开发目标是充分发挥运动控制性能并提升激光加工效果,不论从软件设计、机械构造、电气性能到配件选材,始终强调为加工现场服务的宗旨,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工厂环境下进行生产作业,稳定性、精确度和速度三大指标均可体现世界一流设备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