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网
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习什么?
2013-08-20 15:31:22

    在中日关系处于低谷的时候,谈论中国向日本学习的话题,这不是明智之举,甚至还可能遭骂。
    由日本非营利组织“言论NPO”和《中国日报》共同实施的“国民相互感情和认识民意调查”不久前公布的结果很不理想:90.1%的日本人和92.8%的中国人对对方国家“印象不好”,分别比去年增加了5.8个和28.3个百分点,均跌至该调查项目启动以来的最低点;尽管两国均有超过七成的人认为两国关系很重要,但认为中日关系将趋于改善的人均仅占10%左右,28.3%的日本人和45.3%的中国人认为两国关系将进一步“恶化”。民意调查窗口证实了两国关系仍将处于低迷之中。
    中国人现在在经济上似乎多了一些骄傲的资本:2010年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今后五年,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到2015年中国GDP可能达到日本的1.5倍以上。值得警惕的是,中国经济规模超越日本的良好自我感觉,正在与仇日情绪结合起来,化合成了一种有害的盲目自大情绪。这种情绪反过来又加剧了一部分中国人对日本的不以为然。
    然而,这种看法对中国是有害的,它的扩散会让人忽视中国与日本在发展程度上的巨大差异,不能理性看待中国的缺陷,并且会阻碍思考未来中国应该如何发展,才能真正推动中国向现代社会进步。
    最近,一篇题为“正视中国与日本发展的巨大差距”的调研报告在网上流传,署名是“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某官员。该报告的核心内容是:中国人的“中国即将全面超越日本”是很大的错觉,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的表象,掩盖了中国对日本经济和社会发达程度的认知。日本是一个真正发达的现代国家,中国与之相比还有巨大的差异。
    中国与日本在经济发展程度上的巨大差异,也就是中国应该学习日本的地方。根据这位国务院智囊人士的观察,日本在经济方面的巨大优势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工业制造、金融实力、技术优势。这是日本维持世界经济霸权的三大支柱。
    一是强大的高端工业制造能力。日本的能源自给率不到20%,粮食自给率只有28%,要维持生存,必须发展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制造业,这是日本的生存之道和生命线所在。日本正是以这种深刻认识和进取精神,牢牢占据世界制造业的高位。工业制造业的高度自动化,使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械设备和工业机器人制造大国。世界500强企业中,日本共有68家跨国企业上榜,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位。日本产生了一大批世界知名公司和品牌,如丰田、三菱、日产、索尼、东芝、松下等,其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精益求精,享誉全球。日本制造早已成为品牌、技术、质量的代名词。
二是强大的金融实力。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确立了世界金融帝国的地位,后来虽然受到泡沫经济破裂和金融危机的冲击,但金融实力依然强大。日本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2010年,日本的海外净资产总计为3.07万亿美元,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5.8%。
三是强大的技术优势。永远保持技术领先优势,这是日本手中的核心王牌。日本提出“技术立国”战略,在研发领域始终保持世界至尊地位。日本的研发投入占全球研发投入总量的20%,而其人口只占全球的2%。日本的科研投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4%,其中77%来自企业,而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平均水平只有2.3%。全球十大发明型企业中,有八家在日本。其专利发明集中在电子、机械、精细化工、纳米新材料、能源与环保等高科技行业。
在我们看来,上述方面还只是国家发达与否的“硬件”方面。在人口素质、社会管理、法律、服务水准、社会安全等多个“软件”方面,日本也表现出很高的现代社会水准。比如,日本的城乡差距并不大,农村地区也有完善的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日本是世界上节能减排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其能源使用效率是中国的15倍之多;日本在生态环保方面成就突出;日本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国家,社会非常安全;日本具有很高的国民素质和社会服务水准。
要进行上述比较并不难,很多中国人也无法否认这些差距。问题在于,盲目自大和“仇恨”心态会蒙蔽很多中国人的双眼,使得相当一部分人无视中国与日本的巨大发展差异,更无意于冷静地学习日本,以利中国的发展。

最终分析结论:
从历史来看,日本是东亚国家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进而成为发达国家的最成功的例子,也是国家发展中最大的成功案例。与之相比,中国迄今只是在走在向发达国家的路上迈出了一小步。对这样一个成功的近邻,我们应该有更多的反思、学习和借鉴。■

转载请标注来源158机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