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网
改革创新 稳中求进——新年寄语:对2013年的回顾和对2014年的展望
2014-02-27 14:21:02

2013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就要到来。在这辞旧迎新之际,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不能不对机械工业一年来的发展情况未来前景有所盘点和思考。
第一个问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经济工作的方针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机械工业能否稳得住?
首先,回顾一下2013年,可以发现在这一年中机械工业的回升力度强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工业增加值:2013年1-11月机械工业增幅(10.7%)高于全国工业(9.7%)1个百分点。而上年(8.4%)则低于全国工业(10%)1.6个百分点。2013年1-11月机械工业增加值增幅比上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
主营业务收入:2013年1-10月累计完成16.3万亿元,同比增长13.04%,比上年9.80%的增幅提高3.24个百分点。
利润:2013年1-10月累计实现10523亿元,同比增长15.14%,比上年5.18%的增幅提高近10个百分点。
然后,再来展望2014年,预计可以继续保持平稳发展。
纵观2013 年前11个月机械工业的走势,总体呈现逐月上行之势。尤其是四季度,无论是产销、利润、出口,还是订货额,增幅都出现加快回升迹象,这一趋势利好于来年的行业运行。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传递出了要求“稳中求进”的政策信号,因此国民经济2014年也有望保持平稳发展;而国际经济环境中新兴经济体虽相对困难,但发达国家正在缓慢复苏。总体看,我们认为2014年机械工业可以在结构有所调整的同时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预计产销和利润增长速度大体将处于10-15%,出口创汇增幅大体在5~10%。
第二个问题,按“稳中求进”的要求,机械工业该“进”往何方?
总体来看,机械工业应该通过产业升级+走出去+淘汰落后,加快行业自身的结构调整;另一方面,期望国家深化金融改革、抑制“以钱生钱”的虚火,引导社会真正关注和支持实体经济。
首先,由2013 年机械工业的新变化和新动向看,该“进往何方”。
一是2013年机械工业各分行业景气度明显分化的启示
2013 年机械工业13个主要分行业中,与消费、信息化、自动化关系更为密切的汽车、农机、仪表等行业,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工程机械、机床、
重型机械等典型的投资类产品制造业。这一现象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机械工业今后的结构调整应更自觉地为消费、为提高国民经济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服务,向这一方向努力可以使行业自身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二是“机器换人”现象加速发展的启示
在持续快速攀升的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的压力下,浙江明确提出了“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的口号。一批机械企业通过技术进步,以“机器换人”提高生产效率、加工质量和管理水平,还有一批企业通过产品向高端升级摆脱原有领域的恶性竞争(如浙江新昌轴承园区和人本集团),取得了明显效果。因此,面对成本上升的压力,大力推进机械产品和制造工艺升级换代是真的在全行业提倡的方向。

三是民营企业加快“走出去”所激起的希望

 


民营机械企业出口增长快于全行业平均速度近10个百分点。我们坚信,在活力很强的中国民营机械企业将眼光转向国际市场后,机械工业的国际市场份额将继续逐年提高。

其次,从缓解产业结构升级的制约因素看,该“进往何方”
我们的看法是:今后要格外关注“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为了提高创新能力,应该“加强研发实验条件的建设”、“加大研发试验的投入”和“人员素质的提高”。
机床行业之所以高端产品难以为用户所认可,致命伤在于产品可靠性不高、精度保持性差、为用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能力弱;重要原因是行业的研发试验体系建设欠账太多,总是将用户作为新产品的试验场,让用户承受不应承受的风险;研发试验投入不足,缺乏试验数据的长期积累,满足于模仿测绘、类比放大,无法在大量研发试验工作的基础上实现真正的自主创新。而输变电设备制造业之所以向特高压升级显得比较主动,就在于该行业“研发试验条件建设先行”、“研发试验工作严谨认真、舍得投入”,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通过真刀真枪的高端产品研发过程的磨练素质得到了极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
为了化解产能过剩难题,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建议有关部门要以更大力度推进包括核电在内的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汽车、工程机械等附加值较高、又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走出去”。这既可以转移部分过剩产能,又有利于培育高端出口增长点、加快出口结构升级。通过高层外交加快发展海外工程承包,不但可以带动当期装备出口,而且可以获取日后项目运营维修的长期稳定收益。今后必须高度重视这一发展方向。
总之,只要坚持改革创新,机械工业就可以实现稳中求进。■
 

转载请标注来源158机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