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奉为圣经,认为只要付出一定会获得相应的回报,把成功看作是大量细小的努力的结果。其实这也是走入了误区。做对的事,努力才会有效果,而在各种场合中,通常只有一种举措会产生重大效果,因此,围绕着这个关键点展开努力,才会产生重大效果,也就是要把精力用到点子上,即所谓“一招鲜,吃遍天”。为什么很多人忙碌一生一事无成?另一些人同样忙碌或并不怎么忙碌却能成就一番大业呢?一个普通农民付出的努力可能比明星还多,却没有后者知名,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的努力没有在一个能够产生重大效果的点上,后者的努力发生在能产生重大效果的点上。人生中处处充满这种“一招鲜,吃遍天”的事例。
人生中的“一招鲜,吃遍天”
一个人的一生往往因一事而成名、成功。发明家因一项发明而名垂青史,科学家因一项科研成果而誉满全球,艺术家因一件艺术作品而流芳百世,运动员因打破一项世界纪录而享誉世界,电影明星常常以一部影片走红,武林高手常常以一剑封喉……
譬如,一个作家往往以一部作品成名、传世,代表作往往也是成名作,而代表作往往只有一部甚至一篇。如曹雪芹以一部《红楼梦》传世,罗贯中以一部《三国演义》传世,施耐庵以一部《水浒传》传世,吴承恩以一部《西游记》传世,司汤达以一部《红与黑》传世,徐迟甚至以一篇《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传世。他们当然不是只做了这一件事,他们都做了很多事,也写了不止一部作品,但是,最能体现他们价值的就是这一件事、一部作品。很多作家成名之后就很难写出超过其成名作的作品来了。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努力只有围绕着上述那个点展开的,才是最有效的,其余的努力都没有产生重大的效果。
又如,一名歌手往往以一首歌出名。如香港歌手张明敏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以一首“我的中国心”一炮打响,此后尽管他很少露面,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20多年,但是2005年他在美国登台,唱的仍是那首“我的中国心”,依然受到中国歌迷的欢迎。费翔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以一首“故乡的云”一炮打响的。
当然,一生要做好一件事情并不容易,拿张明敏和费翔来说,看起来他们的成功非常简单,只不过是在一个春节晚会上唱了一首歌而已,实则相当不易。首先你要在20世纪80年代上春节晚会,而要能上春节联欢晚会必须具备一流的水准,可谓台上3分钟,台下10年功;其次,“我的中国心”也罢,“故乡的云”也好,这两首歌必须曲谱得好,词写得好,意境还要好,能够表达出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爱国之心,既感人肺腑,又优美动听,而且他们俩还要唱得好等等,所有这些因素都具备了才能一炮打响,一夜成名。看起来这么容易的一件事都要付出那么多的努力,如果你在各方面都付出全力,为成功付出的代价不就更大吗?
很多作家、奥运冠军、文艺明星、企业家学历不高,受的教育也不完全,他们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最容易成功的那一个点上了——作家集中在写作上,奥运冠军集中在体育训练上,文艺明星集中在文艺方面,企业家则一门心思用在赚钱上,然后取得了成功。
所以,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不要面面俱到的努力,要寻找自己最容易成功的突破口,在这个突破口上努力才是成功的捷径。
企业经营中的“一招鲜,吃遍天”
在企业经营中,常常也是“一招有效”。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仅仅凭借一个Windows的操作系统,就一举赚得数百亿美元的财富。实际上微软的主打产品仅仅一个Windows而已,不过是把Windows简单地复制了多份,客户花了大把银子,买的都是一件复制品。做其他有形产品,即使一模一样的东西,你也得一个一个地造出来,谁有办法简单复制?比尔·盖茨却做到了。Windows也是一招鲜!
2002年,一本不到100页的小册子《谁动了我的奶酪》流传甚广,人们甚至已经习惯将“奶酪”当作各种变化的代名词,成了一个时代的流行语。但这本书不是自动畅销的,出版社做了大量的努力,中央电视台的《对话》栏目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那时正值《中国企业家》200期纪念,杂志社想与中央电视台合作,邀请该杂志报道过的知名企业家一起来讨论一下入世后如何面对变化。而事有巧合,《对话》的制片人曾经买过一本原版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就觉得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于是,在《谁动了我的奶酪》上市2个月的时候,《对话》为其烧了很旺的一把火,不仅使得该书在观众中的知名度大增,而且由于众多知名企业老总的间接推荐,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用户的集团购买。
肯德基以炸鸡闻名,麦当劳以汉堡包取胜,全聚德以烤鸭立足……这些都是企业经营中的“一招鲜”。
说白了,一个企业的绝招就是它的核心竞争力。
市场竞争中的“一招鲜,吃遍天”
在战争中,敌人最薄弱的环节只有一个,要想在战争中取胜,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