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网
方法总比问题多
2011-07-21 11:22:08

把“我不行”改为“我能行”

我们之所以不成功,往往不是由于别人否定了我们,而是自己否定了自己; 要成功, 就必须在自己的字典里删除“我不行”这句话!

去除“ 习得的无力” , 打破“ 橡树盆景”,你就会发现生命可以海阔天空!

生活中最大的遗憾是由于缺乏自信心而与机会失之交臂。

回想一下过去的你,曾有过这种自己打败自己的经历?再正视一下现在的你,还存在这样的缺陷吗?

如果你想改变这种状态,不妨借鉴一下下面这位年轻编辑的经历。

3 年前, 她是一位大四的学生。暑假前夕,有一家美国机构的中国区总裁,到她所在的大学做了一场大型讲座。讲座十分出色,激发了她许多想法。她一边听讲座一边根据感受写了一篇文章,讲座结束时,她突然有一个冲动:把自己写的文章送给那位老总看看。

这个念头一出现,她立刻又犹豫了:“我行吗?不会丢脸吧?”

但转念又一想: “ 丢脸就丢脸吧,反正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他了!”于是在众人的“围困”之中,她把这篇文章交给了老总。没想到,两天之后,她突然接到了这位老总打来的电话,告诉她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希望她写出更多这样的好文章。

不久,她开始实习了。她突然又有了一个想法:去北京实习, 将来到那里发展! 可在北京, 她没有熟人,惟一认识的就是这位老总, 于是想, 能不能找找他?这时,她又一次有了畏惧的念头,那个“我不行”的想法,又像蛇一样地在她心中抬头了。但是她还是一咬牙,向这位老总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并希望他帮忙联系一个新闻出版单位。

没想到, 这位日理万机的老总,对她这种主动精神十分欣赏,很快帮她联系到一家著名的报社,并鼓励她发挥特长,走向成功。不到两个月的实习,她便发了好几篇有份量的文章。在实习表上,报社给了她非常好的鉴定意见。毕业时,这份鉴定和她发表的文章,对她应聘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北京一家出版社很快录用了她。

在一次交谈中, 她向我讲述了这段经历, 然后感慨地说: 当初开口请这位老总帮忙, 是经过很多次心理斗争的。一方面想到这位老总是位“ 大物”,怎么可能给一个刚刚认识的学生帮忙?于是便打起了退堂鼓。另一方面,她又想:不试试怎么能知道?最终, 勇气还是战胜了胆怯。没想到,事情一下就成了。她说:幸亏自己没有被当初的念头束缚住。否则,即使是这样的一个梦,也难以实现了。

这样的成功体验,后来被这位大学毕业生全部用在工作中来。不论是编稿、约稿,还是处理别的业务,一遇到有问题想打退堂鼓的时候,她总会对自己说:要成功,就要在自己的字典里删除“我不行”这句话!要时刻觉得“我行!我行!我一定行!”

正因为有着这种改“我不行”为“我能行”的坚定信念,她做得十分出色,很快成为单位的骨干,3年的时间就成为了行内有名的年轻编辑

这个故事, 对所有面临问题想要退缩的人来说, 都应该有借鉴作用:我们之所以不成功, 不是由于别人否定我们, 而是自己否定了自己; 不是“ 我不行” , 而是由于我们本来行,却偏偏要对自己说“我不行”。我们没有被生活打败,却被自己心里的灰暗念头打败!其实,很多时候,只要你带着自信去敲门,就会发现它比你想象的更容易打开。

(一)不要用“心灵之套”把自己套住

“套”就是“圈套”。“ 心灵之套” , 就是用观念、情感等多种因素,将人的心灵捆绑起来、使其失去自由和发展。《成功心理学》的作者丹尼斯·E·维特莱指出:“当登上一个新的精神境界之后就会明白了--只有当我们打破了它的时候,才知道我们曾被投进牢狱!”

我们应该养成凡事都从积极方面思考的习惯。有句古话叫“运随心转”。一种积极的心态,会给你带来积极的命运。一种消极的心态, 会给你带来消极的命运。你向着太阳飞,全身便会沐浴在阳光里,你向着一把尖刀飞,就会有生命的危险。

让我们时刻警醒自己,不要把自己囚禁在消极心态的牢狱之中!

(二)不要让别人把你绑住

几乎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遭遇过被人否定。被他人否认的原因有很多,当别人尤其是权威人士再三否定自己的时候,我们很容易丧失对自己的基本信心。但是,别人的否定就真的是正确的吗?

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在自传中说过:“小时候,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认为我资质平庸,我与聪明是沾不上边的。”

爱迪生小时候的成绩在班上是最差的。因为他长了个“ 偏头” , 老师还带他去一个著名医生那里做检查, 医生诊断后, 煞有其事地说:“里面的脑子也坏了。”但后来,他竟然成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

(三)去除“习得的无力”

美国俄勒冈大学的唐纳得·西洛托,做过一个著名实验:将一群人关在一间屋子里,然后打开噪音。接着,给他们布置任务--想办法让噪音停止。

第一组试验者按遍了仪表盘上几乎所有按钮的组合,但仍然关不掉噪音。他们并不知道,根据事先的设定,他们不可能通过按按钮来停止噪音。第二组的试验者则可以通过按钮的正确组合来停止噪音。

然后,西洛托将这些人带入另一间屋子里,要求他们一个接一个将手放在盒子的边上。如果将手放在盒子的某一边,噪音还会继续,放到另一边, 噪音就会停止。

这时, 有趣的现象出现了:能控制噪音的第二组的人,很快就通过在盒子里移动他们的手来关掉噪音。而第一组的试验者,即使在时间、地点、条件改变了的情况下,也不再去做努力,而是大多坐在那儿,他们已经不去尝试结束痛苦, 因为他们觉得“ 再努力也没用”。——这就是“习得的无力”。

由于自己多次碰过壁,或者由于别人不断向你灌输某种“你不行”的理念。本来颇有能力的人,就容易产生“四面八方都通不过”的感觉,最终干脆放弃努力--让潜能永远处于被压抑的沉睡状态。

(四)打破“橡树盆景”

这是针对“ 我的梦想只能这么大……”的人而言的。这种人不是无梦,是做梦的力度还不够。这就好比“橡树盆景”一样,橡树本来是可以长得很大的,但如果将它种在花盆中,它将永远受制于花盆给它框定的发展范围。

人不是橡树, 即使在如花盆般的环境中,梦想也应该超越花盆的制约。你是有主动性的人,完全可以打破“花盆”将树苗移植到原野,这时你就会发现:生命原来可以如此广阔!

把“绝不可能”改为“ 绝对可能”

我们之所以说事情“没有可能”,仅仅是由于我们把自己捆绑住了。当我们把“ 怎么可能” 改为“ 怎样才能”时,原来难以想像的奇迹或许就会出现。

不向“ 定论” 屈服的人,往往将会超越“定论”。

当我们逼迫自己勇攀最高峰,总有一天会发现:所有我们以往畏惧的东西,都会被我们踩在脚下!

要解决问题时,如果难度较大,很多人会对自己说“绝不可能!”然后不再努力,最终放弃。这样做的人往往不是懒汉就是庸才。

与此相反, 一个杰出的人, 总是通过改变自己的心态和发问方式,最终将“绝不可能”变为“绝对可能”。他们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呢?

(一)重新发问:把“怎么可能”改为“怎样才能”

发问方式, 往往决定了解决问题的不同结果。如果你发出“ 怎么可能” 的疑问, 百分之百就会就此打住,不可能再进一步。但是,假如你将焦点集中在了思考“怎样才能”,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

假如你是一个只有1 9岁的穷大学生,连上学的钱都不够,能够在不偷不抢、也不从事任何其他非法的行动,而是完全凭自己的智慧在短短1年内赚到100万美元吗?

我估计: 大多数人听到这样的问题,都会笑着摇头,说:“绝不可能!”如果我再问一句:“你相信有这样的人吗?”可以断定: 还是会有不少人会摇一摇头, 说: “ 绝不可能!”

但是我要告诉你: 大多数人认为“绝不可能”的事,真的就有人做到了。

这个人名叫孙正义,日本“软银集团”的创始者,一个被誉为“互联网投资皇帝”的人。全世界没有一个人,包括比尔·盖茨,能够拥有比他更多的互联网资产,他投资的雅虎等互联网资产,占有全球互联网资产的7%。

这个身高仅仅1.53米的矮个子男人,19岁时就制定了自己50年的人生规划,其中一条,就是要在40岁前至少赚到10亿美元。如今他40多岁,这个梦想早已成了现实。

看看他是如何利用智慧赚到人生第一个1 0 0万美元的。

在制定人生5 0 年规划时,他还是一个留学美国的穷学生,正为父母无法负担他的学费、生活费而发愁。他也有过到快餐店打工的想法, 但很快又被自己否定了,因为这与他的梦想差距太大。左思右想之后,他决定向松下学习,通过创造发明赚钱。于是,他逼迫自己不断想各种点子。一段时期内, 光他设想的各种发明和点子,就记录了整整250页。

最后,他选择了其中一种他认为最能产生效益的产品--“多国语言翻译机”。但这时问题马上来了:他不是工程师,根本不懂得怎么组装机子。但这难不住他,他向很多小型电脑领域的一流著名教授请教,向他们讲述自己的构想,请求他们的帮助。

大多数教授拒绝了他,但最终还是有一位叫摩萨的教授,答应帮助他,并为此成立了一个设计小组。这时孙正义又面临着另一个问题:他手上没有钱。

怎么办? 这也难不倒他, 他想办法征得了教授们的同意,并与他们签订合同:等到他将这项技术销售出去后, 再给他们研究费用。

产品研发出来后,他到日本推销。夏普公司购买了这项专利,并委托他再开发具有法语、西班牙语等7种语言翻译功能的翻译机。这笔生意一共让他赚了整整100万美元。

坦白地说, 当我在电视上看到孙正义--这个憨厚地笑着的矮个子,轻描淡写地讲述他19岁就赚到10 0万美元的故事时,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不只是敬佩他在短短的时间内赚到了这么多钱,而更因为从他的经历中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理念:一个人只要开通“脑力机器”去解决问题,就能创造奇迹!而能创造这种迹, 关键在于改变发问方式: 将否定式的疑问——“ 怎么可能” , 变为了积极性的提问—— “ 怎样才能”!

将思想聚焦在“ 怎么可能”的怀疑上,你就会对自己的智力潜能压抑,把可能实现的东西扼杀在摇篮之中!将思想聚焦在“怎么才能”的探索上,你的脑力机器就会开动起来, 把各种“不可能”变为可能!

( 二) 不为“ 定论”屈服

2 0世纪5 0年代初,美国某军事科研部门着手研制一种高频放大管。科技人员都被高频率放大能不能使用玻璃管的问题难住了,研制工作因而迟迟没有进展。后来,由发明家贝利负责的研制小组承担了这一任务。上级主管部门在给贝利小组布置这一任务时,鉴于以往的研制情况,同时还下达了一个指示: 不许查阅有关书籍。

经过贝利小组的共同努力,终于制成了一种高达1000个计算单位的高频放大管。在完成了任务以后,研制小组的科技人员都想弄明白,为什么上级要下达不准查书的指示?

于是他们查阅了有关书籍,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原来书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如果采用玻璃管,高频放大的极限频率是2 5 个计算单位。“25”与“1000”,这个差距有多大!

后来,贝利对此发表感想说:“如果我们当时查了书,一定会对研制这样的高频放大管产生怀疑,就会没有信心去研制了。”

人很容易向定论屈服。而不被定论所左右,往往就会超越定论! ■
 

转载请标注来源158机床网
  • 外圆车刀 - PWGNR3225-13 外圆车刀 - PWGNR3225-13,PWGNR3225-13,金属加工机械 - 车刀,济南第一机床厂三分厂济南金鹰机床刀具厂,外圆车刀 - PWGNR3225-13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
  • 刮研平板 - 500×600 刮研平板 - 500×600,500×600,金属加工机械 - 机加工测量仪器,北京北方益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刮研平板 - 500×600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
  • 深孔刮削滚光DR:DR50D机床 DRD刮滚机加工时工件和刀具同时旋转,旋转方向相反,刀具作进给运动 ·双回转授油器沿床身移动、与工件主轴箱共同完成对工件的定位和夹紧 ·双回转工件主轴箱替代压力尾座,固定在床身的端部,与授油器共同作用。 ·双回转的床身和镗杆箱与单回转通用。 ·排屑方式:后排屑,配有链板排屑器,磁性分离器,布袋过滤器,高压泵。
  • 油压式刀柄 油压式刀柄
  • PVC脚垫压花机 摩托车坐垫压花机、三轮车发泡靠背压花机、PVC脚垫压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