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大智慧不要小聪明
有的人自认为聪明,结果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轻则丧失机会,重则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为他们的所谓聪明,往往是打败自己的武器!
是否把握得失的辩证法,是有大智慧还是只有小聪明的重要区别。
吃亏是福。巧诈不如拙诚。
要解决问题,固然需要聪明,但更需要的是大智慧。
有些人表面看起来很聪明,却反倒更容易失去机会。而有些人看来很“傻”的人,偏偏拥有人生最大的智慧,创造出很大的成功。
(一)掌握“得失辩证法”
陈先生是我的同行。六年前,他辞职下海创办了一个教育机构。现在该机构已经发展到资产上亿元的规模。前不久,他请我给他们学校的老师和管理干部,做了一场“用智慧统率知识”的讲座。在讲座结束以后,他借题发挥,做了一个发言,讲述了这样一个观点:把握得失的辩证法,是有大智慧还是小聪明的重要区别。
为此,他谈了自己创业的一段经历:在自己创业之前,他在一家刚创办的企业打工,老总是一位海归人士。当时,老总的处境十分艰难,资金严重不足,所以给他的工资,一年不到一万元。而他当时自己买的一台电脑,就值一万来元。也就是说,帮别人打一年工,还不如手上的一台电脑值钱。
由于条件艰苦, 当时一同创业的人纷纷离开了,而陈先生却坚持留了下来。因为凭自己的感觉,他觉得这位老总值得帮助,而且也相信他肯定会有成功的一天。
他没有看错, 老总确实成功了。由于陈先生在他最艰难的时候一直没有离开他,反而竭尽全力帮助他,老总对他十分感激,于是问他:“你有什么愿望,说出来,看看我能怎么帮助你。”
陈先生一直想办一个教育机构,于是把自己的想法跟老总说了。老总分析了一下市场前景,很快答应帮助他,投资了600万元帮他创业。以此为起点,陈先生开始了全新的创业历程。
他的故事打动了很多人。与此同时,他讲的另一个故事,同样引人深思:
刚开始创业时,他也遭遇到了很多困难。这时候,他非常信任的,也是最早和他共同创业的一位员工开始动摇了,当时有一家企业提出用高于她当时200元的薪水聘请她,于是她就跳槽了。
过了一段时间, 那位员工看到陈先生这边发展得很好,于是又要求回来。陈先生答应了。但是回来时,她和原来一同进机构的员工,差距就很大了。不用说职位,光工资就差了2000多元。
两种选择,两种不同的结局,说明了什么?谁都希望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回报?但是,有付出才有回报,能舍才能得。斤斤计较的人,不可能获得大的发展。
(二)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有些人自认为聪明,结果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轻则丧失机会,重则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有时候,他们是被自己的聪明“打败”。
U T斯达康(中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鹰,曾经讲过这样一个观点:“聪明不一定成功。”
吴鹰曾经被《商业周刊》评选为拯救亚洲金融危机的亚洲5 0 位明星之一。2001年3月,U T斯达康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当天市值近70亿美元。
吴鹰为何能够成功?他说,在美国的一次求职的经历,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
1 9 8 6 年, 他曾应聘给一位著名教授当助教。这是一个很多人羡慕的职位,收入丰厚,又不影响学习,还能接触到最先进的科技资讯。经过层层筛选,最后取得报考资格的有3 0 多人, 他是其中之一,但觉得成功的希望十分渺茫。
考试前几天, 有几位中国留学生使尽浑身解数,打探主考官也就是那位著名教授的情况。几经周折,他们探听到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内幕——教授曾在朝鲜战场上当过中国人的俘虏!中国留学生们这下全死心了,“将时间花在不可能的事情上,真是愚蠢不过了!”他们纷纷宣告退出。只有吴鹰还是如期参加了考试,考场中,他显得落落大方,对答如流,完全融入到助教这个角色中。“OK!就是你了!”
教授在给了吴鹰一个肯定的答复后,又微笑着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录取你吗?其实你在应试者中并不是最好的,但你不像你的那些同学,他们看起来好像很聪明,其实非常愚蠢,你们是为我工作,只要能给我当好助手就行了,还扯上几十年前的事干什么?我很欣赏你的勇气,这就是我录取你的原因!”
后来吴鹰又听说,教授当年确实做过中国军队的俘虏,但中国士兵对他很好,根本没有为难过他,他至今还念念不忘。
是的, 机遇并不一定属于那些自认为聪明的人。有时候他们所谓的“聪明”,往往是打败自己的武器!
(三)巧诈不如拙诚有一句话叫做“真诚无敌”。它说明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没有什么比真诚更加重要。
鲁宗道是宋真宗的大臣。一次,宋真宗有急事,派使者召见他。使者到了他家,却发现他到外面的喝酒去了,过了好一会才回来。使者急着先回去向皇帝复命,于是和鲁宗道商量:
“ 皇上若怪先生来迟,当假托什么事来回答呢?”
宗道说:“就以饮酒实情相告吧。”
使者说:“这样,皇上会降罪。”
宗道说:“饮酒是人之常情,欺君则是为臣的大罪。”
使者回去后,按照宗道之言如实禀报。
一会鲁宗道来了,宋真宗责备他:“你私入酒家,是什么缘故呢?”
宗道谢罪说:“我家里贫困,没有酒器,而酒家具备。正好有乡亲远道而来,我请他去吃酒。我已换上便服,市人没有认识我的。”
真宗笑着说:“你是朝臣,这样做也不坦荡,恐怕要被御史弹劾啊。”
真宗虽然批评了他一下,但从此却很器重他,以为他真实可靠,可以大用。真是“ 巧诈不如拙诚”啊!
微软中国研究院的院长,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曾有一位微软的应聘者,各方面条件都不错,本来符合进入微软的标准。但是,最后他却没有被录取。为什么?只因他说了一句:“我还可以带一份特别的礼物过来,那就是我在原单位开发的一个软件。”
但这样的“厚礼”,微软是绝对不可能接受的,因为,既然你今天可以给微软“送礼”,那谁又能保证你以后不会将在微软开发的软件, 作为“礼物”送给其他人!
李开复先生是微软的全球副总裁,他对于年轻人要获得成功,有不少好的见解。我曾经看过他写的一篇“李开复说成才之道”的文章,十分精彩,其中罗列的成才之道有10多条,这里给大家选择其中关键的几条,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什么是人生的“大智慧”:
● 坚守诚信、正直的原则。管理经验和沟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后工作中学习的,但一颗正直的心是无价的。一个人品不完善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
● 就是那些身边的所谓的“小事”,往往成为一个人塑造人格和积累诚信的关键:一些贪小便宜、耍小聪明的行为只会把自己定格为一个贪图小利、没有出息的人的形象,最终会因小失大。中国有“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很值得记取。
● 在学习过程中,你千万不要把不好的思路、想法和结果跟别人分享,担心别人走到你前面的想法是不健康的,也无助于你的成功。有一句谚语说:“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也就越多。”
● 在团队之中, 要勇于承认他人的贡献。如果借助了别人的智慧和成果,就应该声明。如果得到他人的帮助,就应该表示感谢。这也是团队精神的基本体现。
让更多的人帮你成功
没有人能独自成功。让更多的人帮助你成功,是智慧的高度体现。
在当今这个社会,个人能力如果不与团队精神结合,必然产生不了理想的效益。
理解万岁?先理解别人的不理解!
擅长将一种阻碍你的力量,变为支持你的力量,那就是最大的加法。
行善可开运。
不管你要成一个优秀的员工,还是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都不要忘记这样一句话:智者找助力,愚者找阻力。没有一个人能够独自成功。让更多的人帮助你成功,这是一种高超的社会智慧。
不久前,我在报上读到了这样一个招聘故事:某公司要招聘一个营销总监,报名的人很多,经过层层考试,最后只剩下三个人竞争这个职位。为了测验谁最适合担任这个角色,公司出了一道怪题:请三个竞争者到果园里摘水果。
三个竞争者一个身手敏捷,一个个子高大,还有一个个子矮小,看来,前面两个最有可能成功,但正好相反,最后获胜的竟然是那个矮个子。这到底是为什么?
原来,这个考试经过精心设计的,竞争者要摘的水果都在很高的位置,很多都在树梢。个子高的人,尽管可以一伸手就能摘到一些果子,但是毕竟有限。身手敏捷的人,尽管可以爬到树上去,但是树梢的一部分,他就够不着了。而个子矮小的人,一看到这个情形,二话不说就往门口跑。守门的是个老头,也是果园的维护者。这个小个子的应聘者意识到这次招聘非同寻常,也许个个是考官,也许处处是考场,所以在刚进门时,他就很热情地和老头打了招呼。他很谦虚地请教老头平时他是怎样摘这些树梢的水果的。老头回答说是用梯子。于是, 他向老头提出借梯子, 老头十分爽快地答应。有了梯子,摘起水果来自然不在话下,结果,他摘得比谁都多。因此,他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获得了总监的职位。
从他这个故事中,你是否看出来了主考官在考什么吗?他考的是团队精神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他人的关心和支持,赢得别人帮助和协作自己的能力!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问题难,是由于他只倚重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而不懂得去获取别人的帮助。有的人甚至由于过于突出自己,把本来可以帮助自己的人赶走了。
我们怎样才能争取更多人的帮助呢?
(一)强化他人,弱化自己
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和认可。愚蠢的人,只会一味地强调自己的重要,希望以此获得别人的尊敬。但这就好比公鸡炫耀自己的尾巴,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聪明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总是先要别人感觉到重要,并最终以此赢得尊重。
《福布斯》杂志上曾登过一篇“良好人际关系的一剂药方”的文章,其中有几点很值得大家借鉴:
语言中最重要的5个字是:“我以你为荣!”
语言中最重要的4个字是:“您怎么看?”
语言中最重要的3个字是:“麻烦您。”
语言中最重要的2个字是:“谢谢。”
语言中最重要的1个字是:“你”
那么, 语言中最次要的一个是什么呢? 是“我”
学会弱化自己强化别人吧。这样你过不久会发现喜欢你和帮助你的人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