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V减速器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由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高端智能装备严重依赖进口,制约了它的健康快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国内涌现一批高新科技企业,助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北京配天大富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配天精密)便是这样一家实干企业,它全面展开了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实现了完善的控制系统、高效可靠的自动化装备、核心功能部件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机床工具展览会(CIMES 2012)上,配天精密独树一帜,展出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系统、RS系列摆线针轮减速器等一系列高端产品,在这些产品还未真正启动市场销售之际,便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近期,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配天精密的研发总监索利洋。
传承与发扬 创新与突破
“我们是一个有梦想的团队,充满激情与活力,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索总自信地说道,并对配天精密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配天精密是配天集团的子公司,于2010年4月在北京成立。“配天”的这个名字寄予了企业领航者对“持续做符合规律之事”的深厚期许,亦诠释“破则立,立则破,即道的规律与创新发展”。配天集团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工业母机及智能化精密工业关键部件提供商,进而成为高端网络工业技术和解决方案提供商。配天精密是配天集团的核心研发中心,传承和发展了配天集团的企业精神,积聚了一批清华、北大、北邮等高校的理工科高端人才,仅仅两年,便完成了各种高端项目的研发。
“我们的标杆是库卡机器人、ABB等集团,用相同的指标去设计产品,当然,我们从未买过它们的产品,更没去拆卸过,因为一旦看过别人的设计,就会禁锢自己的设计思路。”索总认真地补充说道,“设计出好的产品不是根据经验,而是根据知识本身,做出符合科学理论的创新。”配天精密有着全新的用人理念以及拼搏精神,企业内研发人员平均年龄在28岁左右,是一个非常年轻开放的团队,面对“困难”勇往直前。业界资深人士如此看待配天精密:他们这种勇敢的决心值得敬佩,居然可以在短期内做出如此精密的产品,令人刮目相看,虽然未来的路依然很长,但是看好它的发展前景。
工业机器人手持操作面板
机器人:助力工业自动化
在CIMES 2012上,配天精密的两台50kg工业机器人与一台16kg工业机器人完美演绎了一场风华绝代的“机械舞”,热情的音乐,生动活泼的舞姿,顷刻间ho ld住全场,至今还为人津津乐道。问及如何让机器人翩翩起舞时,索总说道:“这是一种通过控制六个轴的转动来达到想要的姿态的控制算法,说到底其实就是一种数学算法,需要严格考虑每个部件的传动误差,从而实现姿态的精确控制。我们工业机器人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自主设计的RV减速器,这在国内是首屈一指。” RV减速器是配天精密研究团队依靠自身在机械设计领域的技术优势,通过机械传动理念设计出来的产品,是工业机器人关节获取低转速、高扭矩的关键部件。它与高精度的绝对值编码器紧密配合,便可实现每一个轴的精确控制。另外,机器人采用S型和T型改进型加速策略,使得轨迹方向更加平滑。
配天工业机器人是一款外形紧凑、功能强劲的六轴工业机器人,通过手持的操作面板,能够完成装配、焊接、机械加工、搬运、喷涂等多种工作,是自动、柔性和敏捷制造的结晶,有效负荷50kg,工作范围长达810mm,可选落地、倒置或任意角度挂壁等各种安装方式。可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气、化工、塑料、橡胶、机械、金属制品、通信、食品、光学及精密仪器等行业的自动化生产。据索总透露,现已有很多厂商对工业机器人表示了合作意向,预计今年年底工业机器人便会推向市场。
高端数控系统AE8000
数控系统:实现高端智能化
通过高端的人机交互和执行技术,实现设计过程、制造装备的智能化,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制造过程中深度融合与集成的关键,高端数控系统为这一“关键”的实现提供了可能。配天精密便推出了这样一款高端数控系统AE8000,它具备白色欧式风格的外观、全新的键盘和大型尺寸19英寸显示器,不仅让DMG的采购经理流连忘返,而且引起了业界泰斗梁训暄的高度关注,并为它的诞生而感到兴奋。
索总自信地介绍了这款产品的主要特点:拥有五轴联动、12个通道同时加工、机器人控制算法、用户自定义控制等多种功能,每通道的支持可达16个轴;采用开放式架构,机床结构动态配置直线、圆弧、螺旋线、多项式、样条等多种插补方式,前瞻10000段,125u s-2ms可配置插补周期;支持车刀、铣刀、砂轮等各种刀补算法,还可进行多种耦合轴、三维动态切削仿真等运动。此外,高端数控系统AE8000C的设计还融入了当下流行的时尚元素,支持WIFI、蓝牙功能,可实现工厂自动化管理、远程诊断、远程维护、远程升级。
工业机器人
在配天精密这个梦想起航的地方,以谦卑、虔诚之心博采众长,有潜力的人便可以凤鸣朝阳;以严谨、科学之心务实创新,高品质产品呼之欲出;以真诚的心回馈社会,强力打造国产高端品牌。配天精密研发的智能化高端装备不仅对配天集团的产业技术升级起到带动作用,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由“制造”走向“智造”的结构转型,极大增加了国内高端核心部件和智能制造技术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