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网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新变化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3-06-14 17:40:14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汽车产业也从小到大得到高速增长。这主要得益于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得益于三大红利因素,即人口红利、市场红利和国际红利。
    汽车产业在近十年高速发展之后,三大推动因素大为减弱,尤其是汽车行业也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变化,一是最具优势的人口红利由于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日益面临巨大压力;二是最令人羡慕的市场潜力,也从一直处于有效供给不足到一线市场出现车满为患的现象;三是引领国家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出口的国际红利越来越受到国际保护主义的种种阻力。与此同时,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等,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结构性的矛盾日益凸现,严重制约了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能源方面,能源瓶颈的巨大压力使得我们在十多年前就开始考虑通过政策引导解决汽车产业的节能问题,替代能力问题和新能源等解决方案。目前一系列政策和具体的解决方案正在逐步的推出并实施。
    在道路基础设施方面,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赶不上汽车市场的发展,若干年前,城市道路上只有公交汽车和为数不多的公共车辆,曾几何时,全球主要城市的干线在高峰时期已经变成了巨大的停车场。
    环保方面,近来十年来,汽车产业面临的环保压力日益突出。汽车排放标准从国一到国四,以至于现在部分地区实施国五的进程,这样一个过程大大晚于欧洲、美国和日本。经过汽车产业和石化产业的艰苦奋斗,虽然在一些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们基本上如期实现了各个阶段的目标。欧美日用了二十几年完成的目标,我们只用了十几年就达到了国三的水平。最近提出的PM2.5的指标,据北京市环保局的调查,在大气污染中,汽车尾气PM2.5的贡献率大于20%,这将进一步加大汽车产业技术升级的压力。
    如果说我们充分利用三大红利,主要完成了我国汽车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和产业的合理布局的过程。面对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能源环保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外部的影响问题,现在看来,单凭汽车产业是不可能完成和解决的。鉴于原来推动汽车发展的三大红利逐步消失,汽车产业面临能源、环境和交通拥堵三大瓶颈,其刚性越来越强,中国汽车产业的增长方式已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平稳的发展过程。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也必然要进行改革,即从主要解决产业内部的结构性矛盾向再继续研究解决产业内部结构性问题的同时,必须参与解决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结构性的问题,要解决一系列的历史遗留问题。有专家认为,转型和变革的过程不会是短期的,将贯穿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整个阶段,汽车产业只有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相和谐的局面,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国家确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技术升级,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变革的战略,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与此同时,国际汽车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
    一是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仍然复苏缓慢,但是全球汽车的产销量、保有量已经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全球汽车的保有量在9亿辆水平长期徘徊之后,于2010年首次突破10亿辆,全球汽车的产销量在7000万辆的水平也是经历过长期的徘徊之后,于2011年首次突破了8000万辆。
    二是新兴市场持续扩张。中国2010年到2012年汽车产销量的增幅虽然不大,但是由于基数很大,2012年成功实现产销超过1900万辆的水平。在中国汽车人心中一直盼望着的2000万辆的标志性目标,在2012年虽然未能如愿,但是中国的汽车产业还在增长,这已经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件了。■

转载请标注来源158机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