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政治关系处于极为寒冷的低谷。钓鱼岛领土争端、东海油气开采开发争议等,只是表面的导火索。两国政治转冷的根本原因,来自于如下基本因素:中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增强,被认为改变了过去西太平洋的军事平衡;日本希望借此加速成为“正常国家”,推动军队“正常化”。而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调整,正好与日本的期望合拍。在此大背景下,中日政治关系转冷恐怕成为长期现象。
与此同时,中日经济关系也在转冷。2012年中日贸易额为3336亿美元、同比下降3.3%,自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及去年9月份以来的中日关系紧张影响是主要原因。2012年日本对华出口额为1447亿美元、同比下降10.4%;不过,日本从中国的进口仍然保持了同比增长3%。
中日双边贸易的下降,与日本经济的增长形成了明显对比。据桥水联合基金编制的数据,包括日本、美国和欧洲在内的发达经济体对总规模74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的贡献率,自2007年年中以来首次超过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其中,日本经济的复兴是上述转变的重要动力。去年以来,以“安倍经济政策”的刺激下,日本经济终于开始了久违的增长。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日本GDP折合成年率增长分别为4.1%和2.6%。
日本经济复苏与中国经济的关联度在减小,这使得两国政治关系陷入了“政治冷、经济也冷”的新局面。
预期,中日“政冷经冷”的阶段很可能持续不短的时间。从中国方面来说,中日政经双冷的局面是否转变,取决于如下三个关键因素:一是要看日本国内的政治气氛。陈功预期,这种政治气氛的转圜,大致需要5-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目前,日本国内赞同国家正常化的气氛很浓,从民间到政治家都是如此。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前不久曾暗示,日本或许可以效仿德国纳粹的做法来修改本国的和平宪法,这实际上是日本国内政治气氛的一个略显极端的表现,但在日本并不罕见。
二要看“安倍经济学”的成果。目前日本经济仍面临不小的困难,但如果美元升值,日元将会相对贬值,其出口拉动将会使日本经济相对好转。如果这样,日本社会将会把这个政绩算在安倍的头上,巩固其政权。实际上,日本社会对安倍的支持已十分明显,安倍上任以来,日本国内对安倍内阁的支持率不断上升,长期维持在70%以上的高位。这在日本历史上十分罕见。
三要看钓鱼岛争端的发展。如果中国和日本维持目前的状况,则未来的情况会相对好转;但如果日本再出新招,中国也随之升级,那么问题可能随时爆破,恶化为国际争端的新热点。从两国政治来看,都不可能在钓鱼岛问题上示软,两国领土纷争将长期保持一种高强度敌意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层面,由于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与日本之间互相支持的市场关系已经出现了改变。过去在两国的经贸合作中,日本会输出一部分技术,同时得到了中国的巨大市场。但在未来,中国市场将逐渐趋于饱和,而随着中国在一定层次的技术渐趋成熟,甚至开始输出技术,日本的同类技术的吸引力也将会处在下降之中。因此,未来的趋势是,中国与日本之间将形成一种新的竞争大于合作的关系。要强调的是,中日经济关系的这种变化是结构性的,不会轻易改变。
最终分析结论:
总体看来,现在中国和日本之间进入了一个政治冷、经济也冷的“双冷”新阶段,而且已成定局。未来中日企业和市场都不得不适应这种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