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网
工具行业2013年中期发展形势分析——从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看工具行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2013-09-18 15:43:01

    从2012年开始,我国工具行业在经历了连续1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销售形势急转直下,进入了一个多年未见的市场低迷状态。广大业内人士普遍有这样的疑问,这种低迷状态是宏观调控的既定结果吗?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2012年GDP增长率达到7.8%,这个增长率虽为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低点,但从全球看,仍然名列第一。应该说宏观基本面是良好的,但企业却举步维艰,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们倍感困惑的是,很多国家GDP增长率远远低于我国,但企业的日子比我们好过,又是为什么?
    就以发达国家美国和日本两大经济体为例,全球经济界公认今年该两国复苏势头良好,预测2013年的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2.5%以上。大家注意,这个增长率远远低于我国7.8%的水平。但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国家宏观基本面出现一点好转,就会迅速传导到基层每一个领域,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上述种种国际、国内正在发生的的经济现象,往往令人眼花缭乱和捉摸不透,但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基本事实。只有对这些事实进行认真的梳理和分析,才能确切的把握住工具行业一年多来形势变化的实质、市场低迷的根源和正确的应对之策。

一、2012年以来,我国工具企业的运行情况
    2012年以来,我国政府通过主动调控行为,把过快的经济增长指标调低2~3个百分点,调控的目的是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宏观经济的基本面继续保持良好态势,但实体经济却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广大企业的运行举步维艰,形成了“宏观好微观弱”的巨大反差。这是当前评估行业经济发展形势遇到的最大困惑。
    我国工具企业的运行情况,是上述宏观、微观指标分化现象的真实反映:企业面对的市场形势,没有实现国家宏观调控预期的放慢速度、平稳发展的目标,而是全面逆转,出现了高达两位数的负增长。我国刀具市场的规模从2011年的400亿人民币缩减到340亿人民币,同比降幅达15%;与此同时,刀具进口从135亿人民币下降到115亿人民币,同比降幅也接近15%;刀具出口从85亿人民币下降到76亿人民币,降幅为10.6%。
    2012年,在市场总体严峻的大背景下,国内工具企业的表现,不再如高速增长时期,几乎所有企业表现大体雷同的局面,而呈现了较大的分散性。具体来说,少部分工具企业,对市场变动适应能力强,销售业绩基本上能做到和2011年持平,甚至略好于上年,在逆境中显出了真本领。多数企业的销售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降幅也呈现也出较大的区别,在10%~30%之间。
    2012年,跨国工具企业在中国的销售,同样遇到了寒冬,其销售的平均降幅也在15%左右。但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日系企业的销售业绩,优于欧美企业。如:日本OSG、三菱材料等在中国的销售下降了6%上下,而欧美企业的销售下降幅度在10%~30%。初步分析是日本刀具的性价比较优,值得研究。第二、跨国集团在全球或本国的销售业绩,都超过了中国市场。这是多年来中国刀具市场迅速扩张、增长速度连续居全球首位后的第一次逆转。
    如:Sandvik 的刀具部分2012年在中国的销售呈两位数下降,但全球的销售,还增长了1%。日本OSG公司在全球的销售增长了3.86%,但在亚洲的销售下降了1.89%,主要原因是中国销售下降了6.5%。这种变化和逆转,值得引起我们认真关注。
    2012年的刀具出口下降10%左右,似乎比国内市场的表现要好一点,但也有两点要加以说明。第一、去年出口新增订单是下降的,实际出口交货较好,有2011年接单而在2012年交货的因素。第二、不同企业的出口表现是不同的。总的来说,大批量低档刀具出口降幅普遍在两位数以上,质量稳定的传统刀具出口和上年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工业用刀具、特别是硬质合金刀具的出口有上升趋势。
    进入2013年,国内工具市场的总体形势未见明显好转,据工具分会统计,一季度会员企业销售收入同比下降达15.6%,四月份统计快报显示,同比降幅收窄至11.14%,五月份同比降幅继续收窄至8%,出现止跌回稳迹象。但总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二、认真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向制造业高端市场进军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取向:一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能再回到过去粗放式高速增长的老路;二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是深化完善市场体制改革,这些都是国家层面的重大决策。在目前的政治体制下,制造业界的广大企业,暂时还没有直接参与或影响这些重大决策的渠道。但这些方向性的决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中长期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广大企业一定要认真研究,结合自身实际,把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充满活力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就广大工具企业来讲,至少对国家在以下几个方面政策取向,要给予高度关注,并在实际工作中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第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是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粗放的数量扩张型发展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工具行业大量低档刀具产能,靠国家出口退税维持运转,这种浪费资源的过剩产能,必将在淘汰之列。
    根据美国环球通视(HIS Global Insight)发表的资料,我国制造业的规模在2011年占全球比重19.9%,但为制造业服务的工具工业,其主要原材料消耗,高速钢在全球的占比却在50%以上,硬质合金占比40%以上。这种不对称的消耗比例,说明资源的巨大浪费,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所以,工具行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意味着要淘汰高耗低效刀具的过剩产能,大力发展制造业急需的现代高效刀具,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为社会提供最大的生产力。毋庸讳言,这个过程将使工具行业的企业构成,按优胜劣汰的原则,重新洗牌。
    第二、今后10年,我国制造业加快由大到强的转变步伐。内涵很明确,我国制造业的总体产能过剩,规模不会再扩大,但水平要大幅度提高。因此,工具行业要满足制造业的新需求,不是供应数量的增加,而是服务水平的提高。
    展望今后10年,制造技术和装备的发展,首先,绿色环保是必备条件。其次,功能上有五大趋势:高生产率、高性能、高柔性、自适应控制和模块化。对刀具的要求是,高性能和稳定性兼备、寿命和效率兼备、切削能耗降低。为了满足这些新要求,工具企业要在刀具系统设计、材料技术和涂层技术方面,有新的突破。技术上若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必将在制造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中被淘汰出局。
    第三、工具企业进入现代高效刀具的发展领域,要完成一个角色的重大转变:从简单的刀具供应商,转换成为制造业加工技术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我们在行业发展战略研讨时曾多次提到,我国工具企业近年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高效刀具的制造能力有很大提高,在很多领域实现了进口替代。但是,很多企业在供应了刀具以后,缺乏为用户提供延伸服务的综合能力,所以在高端领域,常常是一对一的进口替代多,整块市场规模扩展很慢。这是我国工具企业和国外先进水平存在的主要差距。必须下决心解决好。
    这里要强调的是,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型期,服务业的加速发展,以及上下游关联企业间服务需求的扩大和提升,将是一个全局性的发展趋势。工具行业的广大企业,在考虑今后的发展时,不要只计算产品生产的增长,一定要考虑到软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可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增长和效益。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除了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导致出口增长受阻,总需求不足,大量制造业产能过剩外,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是一个特别突出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我国服务业容纳就业人数仅占劳动力总数的35.7%,大大低于马来西亚的60%和美国的81%。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应在50%左右。今后,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从出口和投资转向内需,就要服务业来唱主角。另外,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发展服务业,不仅局限于第三、第一和第二产业中,各企业间由于专业化分工的深化,相互服务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广大企业一定要看清发展趋势,不要放过通过提高服务能力,来推动发展这一新的增长机遇。
    以上三点,归结起来就是,面对当前低迷的市场,广大企业一定要认清形势,不要等待国家出台什么政策来救市。而是下定决心,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向制造业高端市场进军,必将迎来一片新天地。■
    注:本文是工具分会名誉理事长沈壮行在分会财务、信息工作会议上所作的行业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有删减)。
转载请标注来源158机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