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ly放胆(Daring )一词节录自罗斯福的〈民主国家中的公民权利〉,有时又称为〈竞技场上的斗士〉,是1910年4月23日罗斯福在法国巴黎索邦大学的演讲内容。以下是让这场演说名留青史的片段:
荣耀不属于批评的人,也不属于那些指责落难勇士,或挑剔别人哪里该做得更好的人。
荣耀是属于站在竞技场上的勇者,属于脸上沾满尘土与血汗而英勇奋战的人。他有时会犯错,甚至一错再错,毕竟错误与缺失在所难免。但,他知道要奋战不懈,满腔热血,全力以赴,投身崇高志业。
他知道最好的结果是功成名就,即使不幸落败,至少他放胆去做了……
第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我心想,“这就是‘脆弱的力量’。十几年来我研究脆弱所学到的一切,就是给我这样的启发。脆弱的力量无关胜负,而是了解胜负皆有必要,是积极投入,然后全力以赴。”
脆弱不是软弱
面对它,决定勇气的强度
“脆弱”不是软弱,我们每天遇到的不确定性、风险和情绪冲击并非我们所希望的,我们唯一的选择是“要不要全力以赴”。我们是否接纳脆弱的意愿,决定了勇气的强度与目标的明确性。我们逃避脆弱的程度,则显示我们有多害怕又多不切实际。
当我们等到自己够完美或万无一失时才上战场,可能会牺牲再也无法挽回的关系和契机,浪费宝贵的时间,也放弃自己得天独厚的才能。
我们都向往完美和万无一失,但那是不存在的人类经验。与其坐在场边兀自批评,我们应该勇于展现,站出去,让大家都看见真正的你。这就是脆弱的力量,这就是放胆去做。
为了让脆弱的定义产生共鸣,我通常会请大家用“脆弱是……?”来造句。以下是一些人的回答:
◇提出不受欢迎的意见。
◇挺身为自己辩解。
◇离婚后第一次约会。
◇站出来支持身陷困境的人。
◇先说出“我爱你”,但不知道对方是否也一样爱我。
◇宣传自己的新书,或是艺术创作。
◇得到升迁,但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胜任。
◇连续失败后再次接受挑战。
◇相信自己的信念。
这些听起来像软弱吗?站出来支持身陷困境的人是软弱吗?连续失败后再次接受挑战是软弱吗?不,接纳脆弱听起来像真理,感觉像勇气。真理与勇气不见得让人心安,但绝对不是软弱。
没错,当我们脆弱时,完全无所遁形。没错,没把握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对我们来说犹如酷刑。没错,当我们展现脆弱的一面,是冒着很大的情感风险。但是冒险、克服不安、真情流露,绝对不是软弱。
由于我专门研究自卑、恐惧、脆弱等情绪,所以我没料到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探索喜乐的概念竟然会彻底颠覆我的专业和私生活,但这千真万确。
事实上,研究这种感觉几年后,我会说“喜乐”可能是最难真正感受的情感,为什么?因为当我们无法展现脆弱,或是没有意愿展现脆弱时,喜乐就会变成一种我们戒慎恐惧的情感。
匮乏就无法放胆
我们老在等另一只鞋落地
小时候我们是满心欢喜的去快乐,后来不知不觉中,我们逐渐对喜乐产生不祥的预感,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只知道我们渴望生活中有更多的幸福。我们不快乐。
在深切匮乏感的文化中,大家老是觉得不够放心、不够确定、不够肯定,所以高兴的时候会感觉“事情肯定没那么简单”。我们早上起床以后心想:“工作顺利,家人健康,没什么重大危机,房子坚固,我在运动,感觉很好……噢,该死,这不太对劲,很不对劲,乐极一定会生悲。”
又或者,当我们获得升迁时,第一个想法是:“事情太顺利就一定不是真的,里面肯定有什么玄机。”全家第一次去度假,你一点也不兴奋,而是心想万一坠机或沉船了该怎么办。
“我们老是在等着另一只鞋落地”(意指“未爆弹”),这个片语源自于1900年代初期,那时的新移民蜂拥到城市里,挤身在廉价狭小的租屋内,可以清楚听到楼上邻居夜晚把鞋子脱下来的声音。当你听到第一只鞋子落地,就会等待另一只鞋落地的声音。
即使如今的世界在很多方面都比二十世纪初期安全多了,我们也比那年代的人长寿多了,我们却觉得现在冒的风险比以前还多。我们现在把另一只鞋想象成可怕的东西,例如恐怖攻击、天灾、超市爆发大肠杆菌疫情、校园枪击事件等等。
当大家分享下面的例子是他们最脆弱的时刻,我吓了一跳:
◇站在一旁看着孩子熟睡。
◇承认自己有多爱我先生(或太大)。
◇知道自己做得多棒。
◇热爱我的工作。
◇和父母相处的时光。
◇看着父母,和自己的小孩相处。
一位六十出头的男性告诉我:“我曾经认为过日子的最好方式,就是先去预期最糟的情况,那样一来,万一出事了,我已经做好准备。如果没发生什么事,还可以得到意外的惊喜。后来我和太太出了车祸, 我太太不幸丧生,不用说,预期最糟状况根本没让我做好心理准备,更惨的是,我现在仍然会想到我们共有的美好回忆,然后难过自己当时没有尽情享受那一刻。我对她的承诺是,现在我要尽情享受每一刻。我只希望她还活着,因为我知道怎样才是对的了。”
匮乏和恐惧导致我们先打预防针,我们担心喜乐的感受无法持久,或担心接下来陷入失望(或任何其他感受)时难以适应。我们学到尽情欢乐后难免失望,甚至乐极生悲。我们也对自我价值感到怀疑,既然我们有不足,有缺点,是否有资格快乐?我们凭什么快乐?
感恩能治愈匮乏
珍惜拥有,脆弱将生出力量
如果匮乏的相反是足够,那么实践感恩,就是承认知足,承认我们已经够好了。
我从那些曾身陷悲伤和黑暗的人身上,学到三个有关喜乐和光明的启示,那三个启示是我此生有幸获得的最大礼物:
一、喜乐来自平凡的时刻。
当我们汲汲营营的追求非凡时,就可能错失生命的喜乐。匮乏文化可能让我们害怕过着渺小、平凡的生活,但是当你和失去过很多的人谈过以后,你会清楚明白人生的喜乐无常。每一位对我透露他失去过什么的人,提到他们最怀念的事时,说的都是平凡时刻。“如果我下楼的时候,能再看到我先生坐在桌边,一边看报一边咒骂就好了……”、“如果我能再听到我儿子在后院咯咯笑就好了……”、“我妈给我传过超疯狂的简讯,她从来不知道怎么用手机,但我现在愿意付出一切来换她一次简讯。”
二、珍惜你所拥有的。
我问经历过不幸的人,要如何对受折磨的人培养及展现更多的同情,他们的回答总是一样:别把拥有视为理所当然,应该要庆幸自己拥有这些。你父母健康吗?你应该为他们健健康康的感到非常开心,让他们知道他们对你有多重要。看重你拥有的,就是尊重我失去的。
三、别再浪费喜乐的片刻了。
我们无法为生命中的不幸与失去预做准备,当我们把每次喜乐的时刻都拿来排练绝望时,反而降低了自我复原的能力。没错,尽情欢乐可能令人不安,提心吊胆,也感到脆弱,但每次我们让自己感受喜乐,沉浸在快乐中,就是在培养从伤痛中自我复原的能力。喜乐变成我们的一部分,当不幸真的发生时(确实会发生),我们会更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