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9-21日,第26届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发展论坛暨2014年运营形势研讨会在浙江义乌隆重举行,中国机床总公司总裁郝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杨学桐、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机械处处长王建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郑国伟等领导以及来自航空航天、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的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
2013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延续了2012年的低速增长,企业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需求总量大幅减少,需求结构加速升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此次论坛以“转型与突破”为主题,各行业的领导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专家群策群力,各抒己见,紧紧围绕当前经济形势和行业形势,对2013年行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总结,对2014年及未来行业走向进行了准确预测和分析,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郝明指出:2013年机床行业整体形势仍较为严峻
中国机床总公司总裁郝明先生指出,2013年机床行业整体形势仍较为严峻,部分企业产量同比降幅还有所扩大。
他着重指出,机床工具产业已经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个以转型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的转换期,同时也是调整转型的阵痛期。发展变化在给产业发展带来压力和挑战的同时,也为产业提供了调整转型的最佳契机,它所形成的倒逼机制将为产业调整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外部动力。
郝明强调:突破核心技术是国内机床企业转型的方向
郝明总裁强调:面对市场新形势,机床行业必须主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主动淘汰附加值落后的产品,坚持把提高高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作为转型升级的核心目标之一。
他指出:国内机床企业要着力突破核心技术,使产品精度在保持性、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真正得到用户认可,特别是要致力于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彻底解决国产高端机床与进口机床相比“形似神不似”的问题,推动行业进入持续、理性、稳定的增长阶段。
杨学桐指出:中国机床行业正处于困难期,形势不乐观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杨学桐在会上介绍了机械工业2013年运行情况,并对2014年机械工业走势进行预测,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对机床企业运营方面的建议。杨学桐表示,2013年机床企业走过了相对抽紧的一年,中国机床行业正处于困难期,形势不乐观。他具体总结为以下几点:
1. 中国机床行业近忧大于远虑
近两年相对抽紧的市场形势,要求我们已经不能再回忆过往红火的时代。早年间就提出了结构调整的观点,而其运行的速度和效率完全体现着市场的发展状况。机械工业行业的三架马车——投资、出口、消费,2013年投资方面虽有增幅,但增幅越来越小,在如今的形势下,单依靠投资的增多,机械行业是很难有太大增长的。
2. 低端机床制造能力严重过剩
中国制造力产能过剩的现象已是有目共睹,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既有市场经济的特点,也有由于政府干预的因素。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如何破解,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3. 对2013年第三季度的启稳不必抱有太过乐观的期待
纵观2013前三季度的相关数据,第三季度略有回升,虽然严峻的形势并未得到改观,但还算平稳。劳动力成本、能源、环节成本上升、融资过高等制约因素开始减弱,销售走势有所改善,部分企业订单有增长。但我们依旧不能盲目乐观,市场变化速度之快难以预估,机床企业还需埋头苦干,抬头看路。
2013年日本向中国出口机床大幅度下滑,政治因素令经济承受结果
2013年中国从日本进口机床大幅度下降,降幅达41.6%,而来自德国、美国、英国等国的进口增幅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由于日本产品下滑而产生的市场空白。
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不信任中国机床,导致中国机床企业有肉吃不到
会上,航空航天企业代表明确表示,作为航空航天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步伐越来越快,工艺的要求难度也越来越高,如复合材料、钛合金加工比例越来越大,此外结构件整体化制造、高精度加工和装配、翼身融合、柔性制造及装配、并行工程等,无不对航空制造提出了挑战,这些工艺实现的手段,目前绝大多数是靠进口设备完成的,国产设备难觅踪影。究其原因,是由于航空制造业对国产机床不信任。航空工业的终极要求“安全”,质量要求非一般行业可比,而国产机床在精度、稳定性、保持性等方面很难达到严苛的要求,所以往往与航空航天领域的采购无缘。
正如一位长期从事机床事业的人士表示,吃不到高端机床市场的肥肉,责任在机床行业及机床企业自身,是自己不硬气,怨不得别人。此话可谓一针见血!
航空工业指出国产机床的问题所在
随着我国航空工业的飞速发展,对国产机床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现实情况却令人无法乐观,目前我国航空工业新增机床设备多数是进口机床,国产机床占的比例很小。
航空工业不选国产机床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国产机床稳定性、可靠性差;
(2)设备精度相对较低;
(3)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
(4)加工效率低;
(5)人机交互性差。
以上几点普遍存在于国产机床上,望国产机床生产企业引以为戒!
航空工业转型升级给机床行业提供机会
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数控加工副厂长房志亮先生指出,航空工业也迎来转型升级的契机,在硬件方面有3个转变,即:
(1)从混线生产向流水线式生产线转变;
(2)从设备陈旧且通用性强向先进的专业化设备转变;
(3)从关键备件不足向充足的安全库存化转变。
为落实这3个转变,需要机床行业的积极配合。
当机床行业面临转型升级时,汽车行业对机床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3年机床行业最热的词汇是“转型升级”。可是转型升级的具体方向如何把握,下游行业对机床行业的转型升级又有哪些具体要求呢?
一汽集团规划部主任候若明先生就给出了具体的答案。
他表示,汽车行业对机床工具的新需求,概括的说就是“精准化工艺”需求,具体包括:
(1)较高工艺的稳定性和设备的开动率是最基本的要求,这是机床行业进入汽车行业的敲门砖;
(2)精密铸造工艺与设备,大型挤压铸造设备;
(3)大型伺服压机,精密锻造设备,模具形面精密抛研设备;
(4)大功率激光焊接装备;
(5)精确控制内在质量和几何变形的热处理设备;
(6)齿轮精密加工/修形设备。
候若明主任同时指出,由于国产设备过去由于在稳定性和精度保持性方面无法达到汽车行业高效、持续加工的要求,所以在采购过程中往往被排除在外,希望机床行业借此次转型升级之机,能够在汽车行业中开拓出一片天地!
郑国伟:判断机床行业是否回暖的重要因素
机床行业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工业固定投资的水平,因为机械工业固定投资总额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机床设备的投资。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2010-2011年全国的机械工业固定投资正处于较高水平上,因而带动机床行业高速增长,而从2012年起,机械工业固定投资持续下降,从而令机床行业整体下滑。
从表中可以看出,2010年和2011年,机械工业固定投资增长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也恰恰是这两年,机床行业的增长水平非常高。
而2012年,虽然机械工业固定投资仍然增长,但相较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水平并无太大优势,所以2012年机床行业的增长也呈下降态势。
到了2013年,机械工业固定投资水平已明显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从而使机床行业严重下挫。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机床行业的增长水平受机械工业固定投资水平制约。
(2)当机械工业固定投资水平大大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水平时,机床行业往往会表现出高增长,反之就会下滑,二者呈正相关的关系。
(3)要判断机床行业是否会回暖,只要关注机械工业固定投产相比较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即可。
蔡惟慈:机械工业2013年运行特点及未来预测
(CIMES2014 海口筹备会发言)
一、2013年机械工业运行态势的基本特点:
1. “稳”——缓慢回升、低速增长、平稳发展
2. “调”——产业结构继续向预期方向调整
(1)行业形势分化,与消费、信息化等关系密切的行业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典型的投资类产品行业;
(2)中西部地区发展快于东部地区;
(3)民营企业发展快于全行业平均速度。
3. “升”——向创新驱动、两化融合、绿色发展升级有新进展
(1)外延扩张显着降温;
(2)创新日趋升温;
表现之一:攻高端、夯基础,努力推进产品结构升级
表现之二:高端装备自主化开始向纵深领域推进
表现之三:开始重视创新能力建设,研发试验室建设投入明显加大
(3)在快速提高的人工成本压力下,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改造快速升温;
(4)节能减排日益受到更大重视;
(5)产业集聚在市场倒逼之下升级。
4. “降”——在需求趋缓、产能过剩、成本上升、价格下行压力下利润率下降
在需求趋缓、产能过剩、成本上升、价格下行压力下,机械工业利润率近几年来持续下降。利润率的下降趋势对行业长远发展的影响比之于利润增幅下行更为深远。今年利润总额虽恢复增长,但利润率仍在下行。
二、今后前景展望及明年预测
1. 前景展望
预计增长速度既不会大涨,也不会大跌,仍将以平稳为主基调。
2. 全年预测
预计2013年机械工业经济全年运行速度虽有望略高于2012年,但总体仍将处于较低水平。其中:产销增速预计在12%左右;利润增幅预计在12%左右;出口创汇增幅预计在5%左右。
3. 对明后年行业走势的估计
从经济发展阶段看,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期转入中低速增长期;新时期的潜在增长率已由“十五”、“十一五”期间持续十年的超高速增长明显下降,今后再现20%以上的高速增长已不现实;从潜在增长率看,GDP年增长率估计在7~8%,机械工业相应的增长速度应该在10~15%。
明后年机械工业有望继续保持比较平稳而相对不高的增长态势,预计产销增长速度大体将处于10-15%之间,利润增长大体在10%左右,出口创汇增幅估计在5~10%之间。
对具体小行业而言,常规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冶金矿山设备、重型机械、普通机床等行业将继续处于需求低迷状态;高档机床、机器人及自动生产线需求将上扬;工程机械市场将有所回暖,由大起大落逐渐回归正常;汽车和农机产销增速将逐渐回落,但大型高端农机产品市场仍将较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