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和董明珠的所谓10亿赌局,相信你已经知道了。事情本身我就不多说了,下面我要推荐这篇白刚先生的点评文章,是我见过的点评里面最深入的。
如果你想问我的态度,我只想用管理学家柯林斯的两个比喻来说明。
柯林斯研究了数以万计的企业,试图从中寻找伟大企业家的共同点,最后他发现了几个规律,其中有一条他称之为“照镜子和看窗外”。
他指出,优秀的企业家,在一切顺风顺水的时候,习惯归结为运气等外在因素,也就是“看窗外”。而当遭遇困难的时候,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也就说“照镜子”。
而很多最终失败的企业家则恰恰相反,他们在成功的时候照镜子,认为是自己的能力强。他们在不顺的时候看窗外,认为是运气差。
亲,雷军和董明珠,谁在照镜子?谁在看窗外?(谭昊)
董雷赌局,马云赢了!?
点评:白刚
您知道我们争论的不是结果。没有人把这场赌局当真。但是其中有真味,欲辨复还言。
深阅读专家:白刚(包政先生的弟子)
这两天,董明珠女士与雷军先生的赌局占据了商业领域的新闻头条。这不是意气之争,也不是模式之争,而是两种理念之争。我本不想凑这个热闹,但多位朋友来电讨论,他们关心的不是谁输谁赢,而是输赢背后的道理。推却不过,试阐述之。
一、董明珠女士必输,不需要5年,3年足矣
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企业必须经常问自己:过去是如何赢的?这些因素能否支持企业继续赢?企业继续赢还需要什么?所以,断言董女士必输。这需要从她如何赢说起。
最早认识到格力价值的是原TCL集团总裁袁信成先生,2004年就想出资10亿控股格力,遭到当地政府的阻挠而未成。格力也是在这之后获得迅速发展的,成长的原因主要在三点:
第一,城镇化开启了巨大的空调和冰箱市场。这个过程中,不仅格力,每一家企业都在快速增长。这和雷军先生在智能手机领域成功没什么不同,都得益于外在的市场机会。只不过雷先生坦承自己就是“借助台风上树的母猪”,而董女士自我认可居多,此间已经高下立判,董女士已经败了。
家电市场是从城市向农村蔓延的,而且是从消费者最需要的电视开始的,俗称黑电;之后是洗衣机、冰箱和空调,俗称白电。因为顾客需求的原因,空调的启动最晚,市场最大。因为冰箱和洗衣机,一家用一台也就是了,但空调是每个房间一台。过去十年,借助城镇化的台风,空调市场扶摇直上,这是格力成功的首要条件。
所以,过去的十年,不仅是格力,而是空调领域的所有企业都成功,TCL这几年搞得那么差,空调年销售也过了100亿。而且不仅空调,冰箱领域的企业也都成功。科隆被人为搞垮,从中出来几个人与沃尔玛出来的几个人白手起家,专做冰箱,也干成了一家上市公司。
第二,格力和美的一样,建立了厂商联盟。在很多领域,厂商都出现了明显的分离,甚至对立。90年前,通用汽车的斯隆即借助厂商联盟反超不可一世的福特。而在中国,最早实施这种理念的也是袁信成先生,在电视领域依靠厂商一体化联盟打败同样不可一世的长虹。而后,袁先生把这种理念告知了美的何享健先生,美的借此成功。
而且美的更进一步,甚至和一些经销商合资成立公司,深入绑定。此间的道理在于,空调是半成品,依赖于安装。空调的消费时间是非常集中的,拥有巨大的安装能力是掌控市场的基础。而安装能力并不在厂家,而在经销商手里。所以,厂商联盟更为重要,力量也更为强大。空调的半成品特性,是格力能和苏宁国美叫板的原因,也是到现在为止空调都不是电商销售宠儿的原因。
格力是跟随美的实施厂商联盟的。董女士是女中豪杰,豪爽、善饮、不做作,这在经销商中非常容易产生人格魅力。这是格力成功的内在要因。
最早成功的春兰出现了战略失误,而后格力、美的和海尔在空调领域跟进,没犯过错误,并依靠厂商联盟的发力成为行业的三驾马车,而格力的未来成长性还不如美的和海尔。
第三,格力有非常坚实的品质基因。这是格力的长处,不取巧,不为降低成本而伤害品质。空调的三驾马车,海尔卖的是服务,美的卖的是外观,格力卖的是品质。董女士说错了,格力的优势不是制造工厂,而是品质基因。只不过,在没有形成制造专业化的时代,格力是靠工厂保证了品质而已。这不是董女士的功劳,这个品质基因是前董事长朱江红先生奠定的。
那么这三条足以支持格力的继续成长吗?显然不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还有两三年,然后就要进入平缓期了。更重要的是,未来的家电一定是智能化的,这是董女士不懂的;未来的家电消费者是年轻人,这也是董女士不懂的。如果够聪明,董女士应该明白,雷先生会的不是营销,而是懂顾客,懂得用技术去让传统家电智能化。董女士不在关键点上发力,反倒去祈求马云,不仅丢掉了未来,恐怕连现实也会丢掉。格力如何平衡电商和经销商呢?格力如何应对美的和海尔呢?
董女士懂的是传统制造和厂商联盟。近几年,格力在学美的,利用供应链、制造和渠道的优势,开卖其他传统的家电和小家电。这能有未来吗?格力一旦没落,经销商会选择跟随它一起沉没,还是另择伙伴?
董女士让我想起吴士宏女士,原微软中国区总裁、TCL副总裁,二人从个性、能力到优缺点都很像。恐怕,董女士的结局还不如吴女士。我原来多少还是认为董女士算得上一个企业家,看完这场赌局,我有些忧伤,又一个英雄倒塌了。格力危矣!
二、雷军先生必赢,但赢了赌局,会赢得未来吗
我认为,雷先生的本意是想帮助老乡改变思维。无奈成为闹剧,一者雷先生不善言辞,伤了董女士自尊;二者董女士修为和修养皆弱,错会好意;三者央视有些无良,扇风搓火。这一下害苦了董女士,让其短暴露在全国人民的视线之中。
雷先生无意此赌,他知道自己必赢。他非常清醒,知道小米的成长很幸运,赶上了手机的智能化浪潮,他也知道这个浪潮带来的换机潮还有3年,这足以让小米超越格力。
但雷军的视线里早已不是手机。他看到的是两个:一个是年轻一代消费者,小米依靠手机聚集了庞大的年轻人,小米走到了这群人的生活方式和心里,创造了这群人的共鸣和拥护;另一个是生活设备的智能化,小米不会卖米兔(这个只是玩玩,是让年轻人更加激动的小伎俩),小米要做的是智能电视、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智能空调、智能汽车……并让这些东西都互通互联,统一到顾客的智能手机上。这个远吗?
很多人都以为互联网就是个电商时,雷军想的是新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而产生的强大力量,这将颠覆很多行业。雷军是大智若愚的,他在瞒天过海,到处说自己做的是互联网手机。其实小米做的不是手机,也不是互联网,而是年轻人的社区。小米的业务重心在小米网和线上线下活动,依靠这个把年轻人组织起来。简单地算一下,小米有多少忠诚的顾客?100万?1000万?1亿?小米每年为每个顾客提供多大价值?1千?1万?10万?做个乘法算一下,小米的未来能做多大?
董女士对雷先生的认知实在太肤浅。雷先生很清楚,这场赌局他赢定了,说五年是在给老乡兼前辈留些情面而已。我最近在连载关于小米的分析文章,更详细内容且容我慢慢道来。
但我担心的是小米的未来。格力的下场会和诺基亚一样,会死在传统业务被颠覆上。但小米的危机不在于市场空间,而在其组织化。小米发展得太快了,来不及建立管理体系。3000多员工中,1000人做小米网,1700人做呼叫中心,500人做研发。这群人几乎每人每天工作都超过12小时,每个月都工作接近30天,靠的是什么?如果说是雷军的人格魅力,我觉得太夸张。最重要的原因是期权激励激发了年轻人的原始欲望,然后用最简单的以包代管的方式把这群人导入任务导向。靠这个能长久吗?
我不敢妄下断言。奇正藏药的雷工当年教育我,不要用已知否定未知。所以我不敢说小米靠零管理不能成功,但我跟随导师包政先生研究国内外企业不计其数,从未见过靠零管理持续成功的。具体原因请各位阅读我之前分析新东方的文章。
小米做不到像华为那样,可以向所有骨干人员配发期权,至今覆盖7万员工以上。小米接受了几轮投资,要上市,必然限制了期权激励的范围。这一条若没有了,还没有管理,小米靠什么统一越来越多的人,还要让他们持续地艰苦奋斗?靠不断分拆业务来扩大激励面?这是中期可行的,但是进一步走零管理的极端化,可能会让小米走上不归路。
如果雷先生明智,应该放下赌局,3年之后放缓小米的业务增长速度,而要逐步地导入管理。我担心小米的未来,原因即在此。雷先生从未依靠管理成功过,他能否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值得我们期待。
三、马云先生浑水摸鱼,赢了现在,必输未来
我一直对马云先生存在期待,希望他能变得更大气,甚至超越任正非先生、张瑞敏先生和柳传志先生等那一代中国企业家。这场赌局下来,考虑其对微信的极端抵制做法,我看到了马云先生的狡猾,俗称“贼性”。商业历史中,从未见到依靠狡猾能大成者。至此,我对马云先生的期待划了句号。
马云先生制造也利用了传统企业对互联网的恐慌,开始收编这些传统大鳄。这会让马云先生在短期内上个层次,他不仅是淘宝上千万小商小贩的救星,而且成了那些曾经对他不屑一顾的大腕们的救星。但马云先生已经被这种“成就”弄晕了自己,这将影响他的变革决心。
我脑中出现的是这样一幅图画:一艘大船要沉没了,马云先生开船过来,高喊快上我的船吧,然后一手数钱一手收人,结果数钱的快感战胜了理智,马云先生的船超重了,未开到彼岸而不幸沉没。
马云先生把自己想象成航母。而马化腾先生不是,他想建立的是一个广泛合作的舰队,他会联合小米、京东等一切新兴力量。所以,马云先生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互联网分销平台,而马化腾先生构建的是社区。理念上的巨大差异,使二马从此分高下,马云先生只能是小马哥了。
四、王健林先生笑了,他发现自己还有机会
王健林先生的只言片语,让我看到了他这一年的巨大进步。他果断放下一年前的赌约,虚心向新生代请教。这比董女士高上两筹不止。如果我没猜错,王先生在下一步大棋。首先,他拿一小部分业务去联合马云先生,这代表现在,马云先生的体系有价值,但其价值仅在渠道,而没有形成社区,所以要合作,但不能过度指望;然后,他会再拿一大部分业务去与马化腾先生合作,那代表未来;最后,他会向雷先生学习,把自己的业务重心转向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上,尤其是娱乐与旅游行业。
所以,王先生看透了马云先生的狡猾,也看到了董女士的肤浅,他明白自己还有转变的机会,还刻意拥抱未来。
五、央视是现实的赢家,但丢了脸面
连续两年的赌局,让央视抢了所有人的眼球。这是普通媒体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我们一直不敢把央视作为普通媒体,去年的赌局,我们也认为是马王二位的浅薄,现在看来,央视是做局者。
陈伟鸿先生是有智慧的,认为董雷之争大有看点,提出模式之争。马云先生帮他提升了一把,变为理念之争。这个点抓得极妙,得以引起商业领域的广泛讨论和深刻思考,这是大贡献。
但雷军先生的一元赌局被央视导演成了10亿。央视变成了什么?我不愿意想象,只是知道央视为中国的GDP做了贡献。10年前,我们曾把那个故事当成玩笑:两个经济学家打赌吃狗屎,帮助美国的GDP增加了两亿美金。现在这个笑话有了真实的中国版。董女士和雷先生谁都不会当真拿出10亿,央视有意地帮助我们的GDP增加了20亿人民币。
一个精彩的争论被披上了荒诞的外衣,央视丢人丢大发了。为了显示我比雷先生更有幽默感,狗尾续貂,加上此段,权作玩笑,让辛苦阅读此文的各位轻松一下,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