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40个至50个企业,发展中国家为20个至30个,而我国仅有11.66个,创业空间依然有不小的潜力。2014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727万的历史新高,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其就业问题的重要选择。据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说,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率只有1%左右,跟国外比起来还很低。创业一般有两类,一类是生存型的,另一类属于成长型的。
各类群体都有可能创造出成长型的企业,但真正最有能力、最有潜力创造成长型企业的还是大学生等知识群体。为鼓励大学生创业,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近日实施的“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主要针对大学生创业资金不足等问题做足了文章: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简化反担保手续,强化担保基金的独立担保功能,适当延长担保基金的担保责任期限,落实银行贷款和财政贴息,重点支持吸纳大学生较多的初创企业。
专家指出,政策措施出台后,要让其真正落地并发挥最大效果,需人社、工商、税务等各部门加强合作,着重提升就业服务的效率。但在我们看来,中国成长型企业的缺乏,主要原因不在于缺乏资金或者优惠的税费政策,而在于大多数行业都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实际上有调查发现,随着中国人教育水平的提高,创业意愿反而是不断下降的,这一方面反映出我国教育体制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非生存型的企业在中国很难活下去”的事实。
在这种情况下,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支持,增加的也大多是生存型企业,对增加成长型企业的数量而言恐怕是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