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机器换人”在中国各地上演。据《经济学人》报道,2013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3.65台,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年购买工业机器人数量最多的国家。
业内人士透露,今年前三个季度,国内机器人销量3.36万台,同比增长32.5%,预计今年将达到4.5万台。快速增长的市场前景,令各地兴起了上马机器人生产项目的热潮。
据统计,中国目前仅机器人本体厂家就有三十多个,而全球知名品牌也就三五家。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的机器人产能扩张已经露出了过剩苗头。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宋晓刚表示,在产业化能力不强的情况下,盲目扩张生产能力,生产出来的机器人产品只能聚集在中低端应用领域进行价格竞争,将制约整个产业的进步与发展。他表示,目前国内机器人创新能力不够,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尚未形成产业化实力,很多技术没有实现突破,比如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技术等与世界先进水平在精度、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高端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
由于技术水平的欠缺,当前国内厂家生产的机器人大多只能用于一般机械加工和装配、码垛、搬运等对精度要求不太高的应用领域。而在汽车、电子等机器人应用较为成熟的领域,市场基本上被国外品牌垄断。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机器人低端产能的扩张势头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