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网
中国忽视制造业就是“经济忘本”
2015-04-23 10:16:56

      今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坚持有保有压,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
      李总理强调发展制造业意有所指,近几年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困境、行业普遍不景气、制造业结构问题和升级压力突出,应该是李总理此番讲话的重要背景。近年来,随着中国服务业的发展、金融业发展以及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的虚拟化程度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去制造业”的倾向。劳动力、土地、环境、能源等要素成本快速上升,中国制造业发展举步维艰,利润越来越薄,很多资本开始离开制造业。
      资本市场对制造业的态度是一个观察窗。TCL董事长李东生日前在“两会”上对此大叹苦经。李东生称,工业融资很难,大部分投资基金是不看工业的,他们不愿意把钱投到长期产生价值的工业领域当中去。TCL要增资57亿,却不获市场青睐,李东生向投资者“上门磕了无数次头”,才得到投资,其中,国开行背景的国开投投了15亿。与之相比,互联网领域获得融资却容易得多。资本冷落工业的原因,李东生认为主要是整个工业利润率、回报率偏低。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劳工成本上涨,都导致工业成本上涨,对很多制造企业构成较大的压力。此外,外资把一部分制造业转移到国外,在国内供应链采购数量相应减少,使得国内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挤压了相关企业的利润。最可怕的是,由于工业投资回报率偏低,多年来在实业界打拼的企业家萌生退意,改做投资或者其他的业务,不愿意再干实业,这几年民营资本投入到工业的比例要远低于投入到服务业。
      中国过去号称“世界工厂”,虽然中国面临产业转型,但在可见的时间内,人口众多、市场巨大的中国,还是应该守住“世界工厂”的基本定位,区别只是在于做哪一个级别的“世界工厂”。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如德国、日本、美国等,都拥有强大的工业体系和制造能力。中国这个“世界工厂”今后的发展,应该以制造业发达的德国为标杆,强化并保持强大的制造业。
      中国是大国经济,应该拥有而且能够支撑庞大而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又是“世界市场”,这为中国的工业体系提供了强大的市场拉动。如果没有强大的工业体系(尤其是制造业),没有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很难说中国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强国。
      在2014年公布的全球十家最赚钱的企业当中,中国有4家企业入榜,全部都是国有商业银行,而没有一家工业企业。而入榜的另外6家外国企业中有苹果、三星、微软三家电子制造企业。这种差别的确发人深省,中国最赚钱的企业是依靠金融资源堆砌的国有银行,而最赚钱的国外企业却是依赖创新的电子制造企业。对中国来说,工业是中国经济的必然基础,也是未来难以放弃的支柱型产业。
      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是升级版的中国制造。该战略的一条主线是——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中国制造2025”还有八项战略对策——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制造基础;提升产品质量;推行绿色制造;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这些对策展示的方向,是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所在。
最终分析结论:
      发展升级版的中国制造是非常重要的策略,打造先进的制造业就是做强中国经济的脊梁。如果忽视制造业,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在忘本!■

转载请标注来源158机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