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网
高端机床国产化 为中国制造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7-03-29 16:28:11

 中国网讯 3月28日,由国家工信部组织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应用推广活动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展开。在科工集团所属的三院,导弹总装厂房里,一排排大型五轴联动机床盔明甲亮,正按照技术人员设定的程序联合加工试制件产品,井然有序。

据悉,像这样的大型高档国产机床,在三院有41台,分别投产在导弹发动机、材料热成型等领域的精密加工制造。由这些“正宗国货”武装起来的数字化柔性生产线和智能制造车间已成为样板间,将成为未来数字化生产的中坚力量。数字化智能化是这些“国产新贵”的特点,随着这些“工业母机”的应用推广,将加速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升级换代,有力支撑“中国制造2025”战略举措落地。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的第4项,简称“04专项”,就是我国为适应新的发展趋势,促进装备制造业实现升级所作的课题研发,主要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解决我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从而保障国家安全,增强综合国力。在我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和智慧国家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

据工信部部长苗圩介绍,04专项可以概括为“先健体再健脑”,在建立生产线的同时完成“换脑工程”,即数控设备升级改造,具体来说可分为:分析现有装备改造需求(例如设备老化,过时、运动/控制精度不足、系统不稳定、可靠性降低等问题),完成机床诊断和改造并进行应用验证,改善机床整体性能的同时支撑生产任务。

早在2015年,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1所联合大连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申报的04专项“国产高档数控机床与技术在飞航导弹发动机制造领域的综合应用验证及工艺研究应用生产线”课题获得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批复,将专项前期取得的成果在航天企业推广应用,以进一步考核国产数控机床的稳定性、适应性和精度保持性。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以此开展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组建,大幅提升生产制造能力。

目前,中国航天科工三院正按照“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理念,以04专项为牵引,依托专有云、航天云网(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建设的国内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慧企业运行平台进行智能化改造,加速推进信息化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努力建设智能工厂/车间、智慧院所,全力构建智能制造新格局。

背景资料

航天科工三院31所装备关重零件的加工对数控机床的精度、性能和动态特性等方面要求极高,是检验国产机床的“最佳试验田”。早自2013年开始,31所与大连科德就两型研发中的国产五轴联动镗铣加工中心开展设备优化和工艺适应性研究方面的合作。31所的“试验田”累计发现并解决国产数控设备故障缺陷100多项,提出改进建议47项,完善设备配置20多项,优化数控系统8个版本,经过“千锤百炼”的国产数控机床总体性能大幅提升,双方联合研发的合作模式也更加成熟。

依托04专项,31所的国产机床“试验田”再升级,建立了基于28台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及其关键技术的综合应用验证基地,集中应用04专项已有成果的同时,与大连科德等设备主机厂开展深入联合验证和迭代研发。充分发挥航天企业在数控加工领域积淀的深厚工艺技术能力,开展装备复杂零件数控加工工艺研究,验证国产数控设备的加工适应性、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提高多轴联动编程、高动态特性加工等共性技术在国产高端五轴设备上的应用水平和效果,同时为导弹发动机制造企业提供成套解决方案。目前,国产高档数控加工设备的精度等关键指标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设备成本上保持30%-50%的巨大优势。

基于04专项日趋成熟的国产高档五轴数控加工设备,31所大胆尝试进行“增智工程”,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开展整体式叶轮数字化柔性生产线建设,打造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智能制造样板间,目标提升产能30%-70%,在单件制造成本降低10%、工件流转时间缩短30%的同时,显著提升产品合格率。

目前三院159厂承担的04专项柔性生产线是航天领域第一条面向复杂壁板框段类零件的柔性生产示范线,显著提高飞航装备变批产能力和快速影响水平。在应用该生产线后,设备利用率提高2-3倍,5台生产线不停机年产可达3000件,同时在技术上突破航天复杂弹体结构件成组应用技术,柔性变批量生产管理技术、多类产品混线柔性生产等技术,优化制造系统运行效率以及缩短产品生产准备时间。已完成柔性生产线中4台精密卧式加工中心的控制系统、功能部件、专用工具的配套、组装调试,并连同自动传递物料的RGV物流系统进行了10余种壁板框段零件的加工应用验证。

该项目在“脑”和“四肢”上都已取得较大进展,在“四肢”上(柔性数控加工生产线)上,已完成柔性生产线中4台精密卧式加工中心的控制系统、功能部件、专用工具的配套、组装调试,并连同自动传递物料的RGV物流系统进行了10余种壁板框段零件的加工应用验证。

159厂采用成组工艺技术,完成了15种壁板框段零件的分类编码,实现了结构件加工的工艺分组及柔性夹具的设计制造,最终用19个柔性夹具实现了15种壁板框段零件近60道工序的快速换装及高精度装夹与流转。基于工业大数据的数控加工工艺优化技术,实现了对壁板框段结构件的粗加工、半精加工的加工程序优化,加工效率提升20%以上。(张春竹)

转载请标注来源158机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