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德国机床协会的数据表明,4.1%的机床都由来自航空航天领域的采购商所购得。这一数据恰恰说明增材制造工艺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地位日益重要。
德国汉诺威生产工程与机床研究所生产工艺部门主任格罗夫认为:“在未来几年内飞机的数量会持续增长。但飞机需要更灵活,更功能集约的,更牢固的构件,用以保证其在自动化生产链中的高效生产。 我们必须使用耐腐蚀的材料,比如钛合金,但是这种材料相较于铝非常不耐切割。在此增材制造就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制造技术。”
事实上这种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内还处于蹒跚学步的阶段。几周前第一件3D打印机的用于飞行控制器上的零件才随着一架空客进行了首飞,该零件是由利勃海尔航空航天与运输公司生产的,是用于飞行控制的液压组件。由钛粉制成的阀块,作为扰流执行器的组成部分,可以用于诸如空客A380上。
不过,3D打印技术的潜能和愿景将对未来几代飞机的研发产生深远影响。汉诺威的EOS 有限公司对增材制造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作用进行了展示,该公司展出的是一个用于Ariane-6-上级驱动火箭驱动器Vinci的喷铸头,制造商将借助3D打印技术对此类铸件进行高效生产。A增材制造本身可以将功能集成、轻量化、简化设计以及缩短单个部件的生产时间等功能集于一身。生产最初是在EOS M 290上进行并逐步完成的。然后在更大的EOS M 400-4系统上完成缩放。借助激光技术,可以四倍的速度制造发动机部件。
航空航天飞机的轻量化主要通过使用增材制造来实现。另一方面,这种材料的加工也为机床制造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不断改进航空航天领域复杂构件及生产流程,整个价值链上的各个技术模块都需要紧密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