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引领下,中国科技进步显著,先进制造业布局不断完善,在3D打印、机器人、无人机等全球热门产业的发展上可谓不遗余力。
2017年12月,中国工信部、发改委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了《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明确要求推进中国3D打印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国内3D打印企业的成长,中国正逐渐在全球3D打印产业发展中取得优势地位。
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统计,2017年中国在3D打印产业投入了至少11亿美元,是推动亚洲地区3D打印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由此可见,中国对于3D打印产业的发展极为重视,为整个亚洲地区3D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就目前而言,我国3D打印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在技术方面不断攻坚克难,取得了新的突破。与此同时,我国3D打印产业在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等方面依然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除此之外,中国3D打印产业在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的问题较为突出,造成这一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材料受制于人。
对于一种制造技术而言,材料是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手里拥有相应的材料,才能制造出相应的产品。目前,我国企业在3D打印产品的生产阶段,一些稀缺材料较为紧缺,这就阻碍了企业相应的规模化生产。同时,关键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得不到改观对我国3D产业的持续性发展也产生了不良影响。所以,在3D打印产业长远发展的过程中,材料问题急需得到妥善解决。
在国内从事3D打印的相关企业中,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为数不多,在竞争中还需提升综合实力、塑造核心竞争力。只有把核心技术牢牢握在手里,才能不被遏住发展的咽喉,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只有拥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产品,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面对严峻的形式,到底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更适宜于中国企业的发展,推动中国3D打印产业的扬帆远航?或许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在3D打印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鼓励创新和进步的新时代,相应政策的引导能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借助政策的扶持,企业能尽快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顺应发展的潮流,响应国家的号召,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与此同时,企业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行业规范,紧盯市场动态,虚心与同行交流经验,认真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高度重视技术研发。企业只有通过组建研发团队,改进技术,保证产品的质量,才能向着高效益、高产能的方向迈进。
对于高校而言,要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注重培养更多品学兼优、具有扎实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让人才培养更加优化和合理。
【此文章原创来自于158机床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