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人工智能是个高科技、宽领域、多维度、跨学科的集大成者,从立足大数据、围绕互联网的纯计算机应用,逐步衍生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不少新技术、新模式已经逐步投入到现实运用,多数领域仍然处在推广、试验、研究阶段,但不管怎么说,“前景可期”是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客观评价,何况新一轮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正是中国发展“弯道超车”的好机遇。
人才缺口是制约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障碍,人工智能教育面临着知识储备不足、体系不完整、师资力量有限等问题。日前,我国第一本面向中学生的人工智能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正式发布,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即将进入高中课堂,让人工智能“从娃娃抓起”。
可以说,如何把握推广人工智能技术的重大机遇,让更广大的老百姓像普及手机一样,用上人工智能,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面对的时代发展“必答题”。人工智能向更广的教育范围延伸,确实值得称道,但如何在堵住人才缺口的同时,“叫好又叫座”,甚至发挥出更多更全面的优势,除却“纵向”上由高校向高中及以下学生普及之外,还需要从“横向”上做文章。
从实际看,人工智能绝不是一门专业课程、一项高校特色专业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协同建立更多维、更复杂的应用场景。但场景再丰富,也仍然需要围绕完备的教育体系展开,这就要求我们从人工智能的自身特点出发:人工智能与其说是一门专业、一项产业,倒不妨视作为一种类似于信息化、网络化的技术,可以与各行各业的发展深度融合。
由此可见,在纵向上做文章的同时,各大高校也当横向依托专业特色、学科门类,在更多的学科专业教育中融入人工智能理念、技术,形成一系列具有专业特色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专业技术鲜明的领域,更要主动融入人工智能,积极为其发展营造环境、提供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