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网
林果产业“机器换人”时代终将来临
2018-11-05 15:40:52

  我国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近年来一直稳居世界第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消费国,据统计,目前全国林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达到3.88亿亩次,果菜生产综合机械化率接近30%,相较前些年取得了明显进步。毋庸置疑,我国是果业大国,但却难言果业强国。“大而不强,多而不优”是中国果业当前面临的“成长烦恼”,而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下正是其中的主要短板之一。当前,林果生产仍然以人工为主,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人工成本高,规模化程度低,农民收入不高,产品质量安全也存在一定的隐患。随着当下农村劳动力短缺和人工成本的增加,提高果菜茶机械化水平的需求也是越来越迫切。

  制约我国林果生产机械化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农机装备有效供给不足。以往,我国整个农机行业研发、生产和推广的重点都放在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上,对果园机械领域的关注和投入少之又少;二是水果消费习惯导致机械化种植遇冷,我国大众消费水果主要以新鲜水果为主,对水果外形、口感等要求高,因此对果园机械化生产技术要求高;三是适宜机械化的基础条件建设滞后。目前我国大部分水果种植园依然是古老的人工模式,由于果园多分布于丘陵山区,地形复杂,机械化难度大,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种植园管理与采摘劳动力成本超过50%,生产效益极低,林果产业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由此可见,实现水果种植园生产全程机械化也是迫在眉睫。

  就在农业各领域对机械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广大农民对农机装备的依赖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日前,农业农村部在湖北第一次召开推进果菜茶生产机械化的工作会议。会议提出,生产机械化是确保果菜茶有效供给的必然选择、生产机械化是推进果菜茶绿色发展的迫切需要和生产机械化是增加果菜茶农收入的有力手段;也是提到了“机器换人”已成为破解“谁来种菜”“靠谁种果”“怎么种茶”等问题的必然选择。这次会议的召开,也预示我国将着力发展林果机械化提上了日程。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果菜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引进、研发、示范和推广,果菜生产机具保有量和作业面积持续增长,我国果菜生产机械化取得了可喜的突破和进展。例如,江苏省以实施农机“两大工程”为抓手,依托设施农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加大力度推广普及一批成熟通用的机具,引进配套一批专用定制的装备,研究开发一批急需紧缺的产品,不断提升果菜农业机械化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陕西省连续5年在周至县实施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在发展猕猴桃等水果机械化生产中,坚持农机农艺融合,注重科技引领和示范带动,依托专业人才队伍,总结并推广了“中耕、除草、授粉、施肥、植保、灌溉、修剪、枝条粉碎、保鲜贮藏、果品分级”十个主要生产环节猕猴桃机械化生产技术,制定并实施了“挖坑栽植、棚架建设、机械除草、果树修剪”等11项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同时,积极引导培育合作社,示范推广了一批技术先进的果园机械,填补了当地猕猴桃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环节的空白,形成了猕猴桃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机械装备配套方案、生产经营模式及技术规范;山东省平度市作为苹果生产主要地区,近两年加快推进农机产学研基地建设,加强与河北农大、青岛农业大学等院校和生产企业的沟通联系,实现联合技术攻关,促进产学研结合,同时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着力解决果园标准化种植、机械化管理难题,为果园植保、灌溉、收获等环节的机械作业提供解决方案。

  笔者认为,为了解决林果产业机械化生产当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要发挥好农机购置补贴等扶持政策的引导作用,购机补贴要适当向急需机械的水果等经济作物倾斜,据悉,湖北省已把山地果园轨道运输机列入了该省的农机具购置补贴目录。第二,还要增加林果生产机械装备的有效供给。通常情况下,大型农机很难适应山区丘陵的果园,要研发适合山区丘陵的中小型机具,要根据当地的土壤环境和栽植模式,研发适合不同产区和不同品种的果园机械加强农机农艺之间的深入融合。第三,要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依据农机与农艺协同、融合的原则,推广适用于机械化作业的栽培模式,发展适度规模化生产的果园面积。未来,随着生产机械化科技创新不断加快,装备技术的逐步突破,水果生产“机器换人”时代终会到来。

转载请标注来源158机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