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网
历史大趋势,珠三角超越长三角已成定局?
2020-10-22 13:51:34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城市,已有百年历史。自民国起,上海便垄断了国家金融与科技的命脉,无人能出其右。

至今,上海仍是当之无愧的老大。从GDP体量来看,上海=深圳+东莞=广州+佛山。

不过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中国的金融版图正在迎来剧烈重塑——

随着国家对珠三角的押注越来越大,未来这里将同时集聚广州期货交易所、澳门版纳斯达克、深圳证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几大平台,金融实力一骑绝尘。

种种迹象显示,珠三角超越长三角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了!

 

这两年,新冷战的铁幕让中国尝到了没有国际标准话语权的痛点。从科技、金融,再到贸易,没有制定规则的能力,再大的工业体量也会被扼住脖子不能呼吸。

经历这一战,中央的战略布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过往一些不会出台或者是要循序渐进的改革,现在都纷纷加速落地:

在本土民族产业还不是完全坚不可摧的时候,就以海南为试验田,试点零关税对经济的冲击力度。在人民币还未高度国际化的时候,央行就发行了数字人民币,在部分城市封闭测试。在六亿人月收入不足一千内需尚未强劲之际,经济格局就改为内循环为主……

中国在金融领域也有几个大动作。

10月10日,中国证监会在广州宣布成立广州期货交易所筹备组,这是时隔14年后,中央对期货交易所的又一次开闸。

目标甚为明确,就是要超越纽约和芝加哥,成为绿色期货品种的世界定价中心。

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中国迅猛的工业化和进出口贸易,中国在郑州、大连、上海设置了几个期货商品交易所。

其中,郑州商品交易所主要交易棉花、白糖、油菜籽等农作物;大连商品交易所主要交易大豆、玉米、粳米等粮食品种;上海期货交易所主要交易黄金、白银、燃料油等金属能源;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主要是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

期货交易不单单是一种风险对冲,其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期货价格还是现货交易的一个定价基准,决定了当今全球大宗商品的买卖。

时至今日,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化国家,最大的货物贸易进出口国,在铁矿、煤炭、大豆等方面,也是全球最大的买家。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进口的15种大宗商品的绝对价值额为3,976亿美元,占全球进口份额为19.5%。

中国的需求量这么大,但国内这些期货交易所,只是国内贸易的价格发现场所,而无法成为国际贸易的定价参考。

可以说,世界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几乎都被欧美垄断。

全球原油价格形成于纽约商品交易所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农产品价格形成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美元与债券等金融衍生品的价格则形成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

这几大世界定价中心,掌控了全球经济的脉搏。中国没有定价主导权,只能被动跟随,任人宰割。

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姜洋曾透露,原油、铁矿石、大豆这三种关系到中国化工、钢铁、食品加工制造产业链运转的大宗商品,其进口额占中国消费总额的比重均在60%左右。

这些关系重大的命门,却被纽约、芝加哥几个城市死死捏在手中。中国作为最大消费者,也成为了大宗商品涨跌的最大受害者。

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的期货交易所始终无法成为世界定价中心?

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人民币不是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对期货市场的全球参与造成极大阻碍。第二,期货交易具有路径依赖和历史惯性,定价权一旦形成,就很难转移。像美国的经济早已把英国摁在地上摩擦,但最早获得金属定价中心的英国,至今仍然牢牢掌控着期铜的定价。

早在数年前,中国上下已经逐渐达成了一种共识——在农产品、金属、能源等传统大宗商品领域与纽约、芝加哥竞争,是极为困难的。最佳的路径,是抓住尚未形成定价市场的、独有的细分品种。

这方面确实有过成功案例,像天然橡胶的国际贸易价,就主要参考日本东京工业品交易所的天胶期价,棕榈油主要参考马来西亚等。

这一次,广州要建立的便是创新型的期货交易所,目前交易种类还没有确定,可能是碳排放,也可能是其他绿色金融品种。

但不论如何,它一定是一条全新的赛道,让中国更有可能率先取得全球定价权。

有些人说期货交易所的含金量不够高,它的落地对于广州经济帮助不多。其实,广州期货交易所并不是着眼于此时此刻的能量,而是布局于未来。

伴随着人民币逐步国际化,以及中国资本账户的渐次开放,它的巨大潜力一定会在长远之后进行释放。

广州期货交易所的目标和野心,势必是要与上海一起,形成跟纽约芝加哥类似的双雄格局,成为世界一流定价中心,上海不再独享荣光。

而这一步伟大征程,就是以2020年为开端。

作为近现代中国金融的发源地,广州曾经诞生中国第一家外资商业银行、第一家外资保险机构。广州期货交易所的横空出世,无疑令人想起了广州昔日的辉煌。

 

长久以来,中国金融中心的打造,主要是看中央给不给政策。碍于顶层设计的倾斜力度不足,广州的金融地位始终比不上北上深。

如今在中美脱钩之下,这样的局面可能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除了广州期货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亦于2019年9月在广州开设南方中心,辐射包括广东、福建、海南等在内的南方地区,重点服务粤港澳大湾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国家战略。

至此,粤港澳大湾区集齐港交所、深交所、上交所三大证券交易所。广州在全国性金融平台终于有了一席之地。

这会给资本市场的广州军团带来新的春天。大家知道,广州企业界务实低调,习惯于闷声发大财,好些可以上市的企业大隐隐于市。有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南方中心,势必会带来新的风气新的化学反应。

一直以来,广州就格外重视金融产业的发展。

伴随着广州在FT账户、全球风投中心、港澳保险服务中心等领域的发力,如今的广州逐步坐稳了全国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

根据最新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27),广州位列全球第19名,首次进入世界前20名。

 

这一下子,大湾区就同时坐拥了香港(长期排名第三)、深圳、广州三座全球金融中心,而长三角仅有上海一城扛下所有。

 

展望未来,中央在大湾区的押注是越来越大了。


高层还支持在珠三角的西岸开设澳门证券交易所,目前方案已经呈报给中央。它最大的看点,是一个以“离岸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证券市场,为离岸人民币打通一条回流渠道。

这意味着,澳门很可能会成为人民币国际化征程中的一个历史性拐点。

今天我们正处于大国复兴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锚,便是该国法定货币的国际化程度,它浓缩和反映了一个国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水平以及被全球市场认可的程度。

虽然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美元的霸权地位仍然不可撼动。人民币不管在国际支付还是储备上,都远远弱过于美元,称不上国际货币。

数据显示,在全球各国的央行货币储备中,美元的份额约61.63%,欧元的份额约20%,而人民币仅为1.97%。全球跨境支付交易中使用美元的比重约42.5%,人民币只有2.2%。

为什么全球企业和居民持有人民币的意愿不强呢?

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出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考虑,中国有审慎的外汇管制,资本账户不完全开放,全球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找不到太多优质的投资渠道。

也就是说,人民币出去容易,回流较难,无法构成一个顺畅的循环。

而澳门作为一个自由开放的经济体,货币可以自由兑换进出。在这个基础上对标美国的纳斯达克,建设以“离岸人民币”计价结算的交易所,无疑提供了全新的投资场所,打通了人民币回流的任督二脉。

澳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陈靖涵认为,到时候在澳门上市的公司主要来源于几个途径:

第一,是长期在海外交易所上市,但在海外交易所知名度甚低、交投疏落、股价不能反映公司基本面的公司,相信这些公司非常有兴趣回到国内,来澳门交易所上市。

第二是吸引内地的高新企业来澳融资上市。第三,澳门在葡语系国家中地位特殊,也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里联系葡语系国家的重要枢纽,可以吸引葡语系国家企业来澳交所跨境上市。

这些企业的上市融资,无疑为离岸人民币提供了更多投资的标的物。

窗口虽不大,却有四两拨千斤的力道。这对于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战略性意义,是如何高估都不为过的。

说到这里大家发现了没有,广州期货交易所是时隔14年后的开闸,澳门证交所是时隔近三十年后中央主导推动的第五个资本市场。为什么它们会打破常规,同时一起发力?

这绝不是偶然,而是中央的深谋远虑。因为这两个交易所只有搭配在一起,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澳门证交所可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而人民币的国际化和自由兑换,有利于中国打造一个开放的金融体系,为广州期货交易所吸引来更多的国外资本投资,使其逐步迈向世界级的定价中心。

原本深圳就有一个人民币在岸的证券交易所,香港也有一个享誉世界的证交所。再加上广州期货交易所和澳门证交所,小小的珠江湾口突然就成了中国最庞大、最雄厚的金融高地。

 

与之相对比,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未免显得单薄。大湾区的金融崛起,势必会对长三角造成冲击。

金融是产业经济最重要的血液来源,上海在中国金融版图上的地位相对下滑,是否又会对长三角的产业竞争造成连锁影响呢?

我不禁心生疑虑。

 

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是全国最顶尖的三个城市群。

明清时期,如果说京津冀代表着皇权的话,那么长三角除了浙江以外的地方,则代表了官权,珠三角代表了民权。这几个地方的色彩,主要是看跟北京的远近距离。

过去在至少几百年的时间里,长三角一直是中国最为繁荣的地方,是帝国的钱袋子,比珠三角要重要得多。

如果说北平是掌控着政治命脉,那么长三角则是统治着经济命脉。这一南一北,共同构成了天朝的两个核心。

如今在市场化经济时代,以民权为特色的珠三角,却发展成为了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地方,一个无法替代的经济引擎。

相对珠三角来说,长三角太老了,也太不能生了。

作为中国经济第二大省,江苏2019年末常住人口为807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3万人。广东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15亿人,比上年末增加175万人,广东的新增人口规模是江苏的9倍!

佛山一年还能新增25万人。江苏全省十几个城市加起来,都比不上一个佛山市。

这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江苏省的生育欲望普遍偏低。我算过一个数据,2014-2018年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江苏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值为2.43‰,不到广东省的1/3,排名倒数第五。第二个原因,整个江苏都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城市作为虹吸人口的核心阵营,人口机械增长率也比较乏力。

 

在长三角,经济越是发达的地方,生育率就越差。安徽、浙江、江苏、上海五年平均生育率为7.13‰、5.5‰、2.84‰、2.43%,分别排名全国第11名,18名,26名,27名,远低于广州的第9名。

人口就是生产力,就是第一生产要素啊。越来越生不动的长三角,如何跟大湾区竞争?

除此之外,作为长三角最大的希望,上海是一个非常老化的城市。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0-14岁少儿人口比重在30%以下就算是老年型社会。按照这个比例计算,上海14岁以下少儿人口占比仅有区区的8.3%,排名全国倒数第一,可以说是最没有“后劲”的城市。

南京、宁波、无锡等长三角重镇,也好不到哪里去,都是全国前十老的城市。

 

同样的,如果我们按照65岁以上老人占比谁最少,来计算中国最年轻十个城市,珠三角就上榜了6个城市。

 

跟大湾区的人口结构相比,长三角可谓暮气沉沉。

从最重要的金融,到最重要的人口,大湾区呈现出了一种朝气蓬勃的气象。未来长三角的压力一定会很大。

转载请标注来源158机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