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知灼综合官媒与维维律媒圈
今天继续说河南省济源市委书记掌掴市政府秘书长的事儿。
有两条最新的消息值得一说和注意,首先是官方表态了。今天,据大河报报道,关于网上举报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有关问题,河南省有关部门正在深入调查。
尽管没说有关部门是哪些部门,但我们也能猜出来,有两个部门不会缺少:河南省纪检委与河南省省委组织部。
这两个应是最主要的牵头部门,至于其他部门基本属于配合。
有关部门介入,意味着这事在舆论的高度关注下,肯定是要有一个结果的。
事儿闹的这么大,也不排除中央有更高级别的领导作出批示。
平息舆论是一方面,调查事实是核心。
此外,最高党媒连续两天的轮番炮轰,特别是新华社,连续刊发了多条言辞犀利的评论,直指济源官场的混乱。
今天,新华社刊发评论文章说:不管调查结果如何,身居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在公共场所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太“辣眼睛”,有辱斯文,与人们期待的领导干部形象相去甚远,影响可谓恶劣。
评论说:舆论高度关注“掌掴闹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人们对少数领导干部作风粗暴、江湖习气、颐指气使耍官威的深恶痛绝。这一记“耳光”,其实是从反面“打醒”更多领导干部:只有严格遵循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要求,注重官德与修养,才能不被群众戳脊梁骨。
这样的措词,可以说非常犀利,特别是批评一位在任的市委书记。
要知道,新华社可是“国社”,别说闹的这么大,就算没啥事被新华社炮轰一下,估计前途也歇菜了。何况国社在这方面向来严谨。
信号很强烈。
更为重要的是,新华社针对此事,已炮轰了不止一篇。
就在昨天,新华视点的另一篇评论更是指出:人们高度关注这“一记耳光”,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对干部耍官威、搞特权现象的深恶痛绝。在一些地方,个别领导干部官气十足、以权压人,“一把手”俨然成了“一霸手”,扭曲了一方政治生态。有权不可任性,妄为不得善果,为政者当警之。
注意措词:“一霸手”。尽管没有指名道姓,但都知道这是对着济源市“一把手”市委书记去的。
再说一遍,新华社绝不是一般的新闻机构。其他媒体只能报道一下新闻事实,而“国社”则是有权给某一行为定性的。
新闻事实并没什么,被新华社或人民日报定性才可怕。
“一把手”定为“一霸手”,若没有通天的后台庇佑,理论上这位市委书记是要黄了。
尽管沸沸扬扬,但至今市委书记掌掴市政府秘书长的内情到底是什么?市政府秘书长夫人的举报是不是真的,目前权威方面没有更多消息透露。
不过,一份网传的文章,疑似披露了一些不为外界所知的内幕,以下文章摘自《吴革:鄙视圈,你懂的》:
市委书记是地方名校毕业生,从基层历练起步,省委机关提升,下派市里担任书记,作为执掌实权的正厅级干部,或者几年后以副部级虚衔退休,你在哪里都不能说你对自己的人生不满意,就这么着吧。
市长是北京大学经济系的高材生,从考上北大的那一刻起,你说自己不行都不行,从省委机关担任秘书起步,处长,省政府副厅,到知天命之年还在担任市长,不能说顺风顺水,有才未必有位,有位才能有为,一步一个脚印吧。
书记先来,市长后到。书记毕竟是书记,书记是一把手。市长应该对书记应有的尊重。
书记抓方向、管干部、抓纪检监察政法委,市长领导政府,抓经济、抓民生、亲自抓开发区,出成绩不越位。东西院是死的,市长书记是活的,你方唱罢我登场,俩好搁一好吧。
市委书记在常委会批评市里干部书生意气。
市长在政府党组会上说党的干部要懂经济,不能瞎指挥。
东西院里干部们都很谨慎。
开发区的一个项目,书记给常务副市长打了招呼,市长办公会上被否了。
市委书记提名的处级干部任免名单,有两位学历不高同志没有过半数票,暂时搁置。
书记、市长都不悦,他们在机关食堂小灶吃早餐的时间有意错开了。
以后又发生很多不愉快的事,其实都不是什么原则性的事,主要还是心结。
到了换届敏感时期,小道消息满天飞,都说的有鼻子有眼的。什么书记到站,从上海来的省长欣赏北大毕业的市长,力荐他接书记,书记调省人大任某委员会主任云云。
书记和市长在机关小灶的早餐时间有意错开了,东西两院的几位管家也都各自跟着自己的主官的时间用餐。这也好,时间一长,也是规矩了。
后来发生的事,也不能都怨书记。书记说滚,秘书长也不应该小跑到书记的餐桌,后来说是去跟书记解释,书记还以为他有攻击书记的危险呢……。
书记事后很后悔,但市长眼神的那份桀骜不驯,书记就很难给秘书长道歉了,中原人的那脾气:多大的官都比不上气节!
市长很为难!此刻他要和秘书长保持明显的距离,但又不希望这事闹大,尤其不能上网。
秘书长也很后悔。假如那天要不是爱人娘家有事,没有给他做饭,他就不会去机关食堂吃早餐;假如那天不是急着去高速公路口接市长夫人的闺蜜来市里考察,他也不会提前去吃早餐;假如他再机灵点儿,在书记进门的时候主动站起来致敬,而不是还在低头喝胡辣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