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迹象显示,中国的基础设施有望从高铁迈入更快、更强的磁悬浮时代,而粤港澳大湾区或将成为领头羊。
最近,《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公众版的发布,让传说已久的高速磁悬浮再次浮出水面。
《规划》提出,广东省将预留两条高速磁悬浮廊道——纵向的京港澳高速磁悬浮、横向沿海的沪(深)广高速磁悬浮廊道,二者会师于广州。其中,沪(深)广高速磁悬浮可能最先开建广深段。
据南方+报道,按照磁悬浮列车时速600公里来算,磁悬浮广深段投入运营后,广深机场(相距133公里)通达或只需20多分钟(含停站时间)。
由此,广深联系将无限趋近于光速,深度融合为一个无差别都市区,就像越秀与天河、福田与南山的关系。
据报道,《规划》主要展示了未来15年的广东省交通蓝图,即要构建“12312”交通圈,包括在粤港澳大湾区、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内部打造1小时交通圈。从粤港澳大湾区至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形成2小时交通圈,另外,3小时通达全国、东南亚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全球主要城市。
编辑把《规划》和相关官方信息仔细看了一遍,把重点给大家画出来了。
(1)全国交通网上:2020-2035年,广州规划有两条国家级磁悬浮——京港澳高速磁悬浮(自北向南,串联韶关、广州、珠海),沪深广高速磁悬浮(途经上海、汕尾、深圳、广州)。建成后,从广州出发,3小时可到上海,3.3小时可到北京,比高铁节省约一半时间。
(2)广深互通:广深计划打造中心城区的半小时交通圈,实现两市高铁、城轨和高等级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直达互通,推进广深高速磁悬浮等多个轨道项目规划建设,届时广深机场可实现20分钟互通。另外,研究将磁悬浮列车应用到广深第二高铁的可行性方案,打造两市中心城区的高速通道。(据南方+报道)。
简单来说就是,全国最重要的两条高速磁悬浮(京港澳、沪深广),要在广州会师啦!那么,高速磁悬浮会在广州哪里设站呢?
还有一个大家很关心的问题,广深磁悬浮会在广州哪里设站?2019年之前,大家多猜测可能在南沙、黄埔设站,而最近,南方plus报道:“广深磁浮将选取广州东至深圳香蜜湖东站方案,全长约110公里,设广州东站、东莞蛤地站、深圳香蜜湖站,未来有望接入香港九龙站。”
也就是说,这条高速磁悬浮将从实现广深市中心的直达!
两条国家级磁悬浮若会师于广州,意味着什么?
目前,我国正处在从高铁时代迈向磁悬浮时代的关键时期。谁能在关键过渡时期抢先一步,谁就能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2020年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预计,到2020年末,全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3.8万公里,蝉联高铁营业里程世界第一。
而这两年磁悬浮时代,正加速向我们靠近。2020年6月,我国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试跑,填补了高铁与航空之间的“速度空白”,约是高铁速度(复兴号高铁运行时速高达350公里)的两倍,航空速度(飞机巡航时速约800-900公里)的三分之二。
由于速度飞快,又不用上天,江湖人称“地面飞行器”。
而在发布白皮书时,国家铁路局总工程师严贺祥说,《“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中会推动时速400公里级高速铁路关键技术、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系统技术储备等重大科技研发。
再说回这两条磁悬浮廊道对广州的意义。要知道,坐拥广州港、广州南站的广州,一直是航运时代、高铁时代的重要交通枢纽,甚至在过去整个珠三角的路网规划,都是以广州为中心的放射线。
迎来送往多年,广州在2020年大放异彩,多项流量指标惊艳全国:
白云机场客流吞吐量首次问鼎全球第一,广州南站旅客到发量蝉联全国第一,,广州港集装箱和货物吞吐量均稳居世界前五,地铁客流量晋级全国第二,快递业务量、快递业务收入均居全国第二,城市内部客运总量全国第三……
这些数据坐实了广州这个流量之王的实力,即使在疫情的冲击之下,也表现出强大的韧性。
相信在磁悬浮时代,广州的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巩固,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功能进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广州在全国的交通地位仍在快速上升。2016年,国家发改委《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公布了“八纵八横”的高速铁路网蓝图。广州的战略地位得到巩固,广州成为京哈—京港澳通道、兰广通道、广昆通道三个干线通道的交通枢纽,我国非常重要的“南大门”。
此外,我国最繁忙的高铁站——广州南站也加速开疆扩土,规划建设有4条高速铁路(武广、广深港、贵广、南广)、3 条城际轨道(广珠城际、广佛环城际、佛莞城际)、4 条城市轨道(广州地铁2 号线、7 号线、22 号线、佛山2 号线),以及南大干线、广明高速、东新高速、广珠西线等一批高快速路。
立足湾区,志在四海,广州在交通方面的洪荒之力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
关于广深建高速磁悬浮的规划,城市战争之前有三个观点:
第一个感受是,火车站将在广深彻底的去中心化,广深均以实现“区区通地铁”,未来还会“区区通高铁”,至少会有10个火车站同时共存。交通枢纽的去中心化,有望会带来城市格局的去中心化,未来的广州可能会裂变为10个小广州,未来的深圳,处处都是中心。
第二个感受是,东莞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广深港三大城市之间的联系绝对是一号工程,而东莞正好处在广深港城市带的中点,只要广深要新建交通要道,东莞一定绕不开。这意味着,作为一个地级市,东莞在交通基础设施上享受的完全是一线城市待遇。
第三个感受是,广深之间的联系速度只会越来越快,将无限趋近于光速。从广深铁路的200公里每小时,到广深高铁的350公里每小时,再到广深第二高铁的600公里每小时……速度的提升几乎是无止境的。
在此前的一篇文章《技术只会把城市越搞越大》中,我们论述过一个观点,技术进步和人类活动的密度是成正比的,技术越先进,人类面对面交流的需求就越高。
之前广东移动的一项大数据表明,广深两地至少有15万对夫妻过着双城生活,而跨城商务族只会更多,两座城市的联系度达到天河和海珠一样密切,也不是没可能,正如100年前谁能想像珠江两岸、黄浦江两岸能变成一个城市?
在此意义上,广深之间的交通互联,即使现在完全够用,也应该保持充足的前瞻性。
一句话,人类的联系速度只会越来越高,无限趋近于光速,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