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网
美媒:中国研制隐身机器鱼 可编组搞“ 鱼群作战”对抗的美国海军
2021-03-10 10:57:30

 HN-1水下无人柔性航行器
【环球网军事报道】随着大国竞争的加剧,美国有意与中国,俄罗斯在多个领域展开军备竞赛。美国“国家利益”网站15日称,中美已经为将来的海底人工智能(AI)主导权展开争夺,文中专门提到中国多种新型水下无人潜航器,例如像鱼一样航行的HN-1“它们将以优异隐形性能用于水下作战,对抗美国海军”。
中国“机器鱼”成系列发展
报道主要关注的是中国军事杂志“兵工科技”此前报道的北京航天海纳科技公司最新研制的“机器鱼” --HN-1水下无人柔性航行器。这是一款基于仿生学技术的新型无人潜航器,它长3米,重200公斤,外形看上去就是一条大鱼。“头部上方的背鳍内部集成了导航和通信天线,可以在航行器半潜航行时伸出水面,与母船或后方的指挥控制中心进行通联。其他鳍片用于保持航行器的俯仰平衡,控制航行器进行上浮和下潜,还可通过胸鳍的差动偏转,起到刹车和辅助转弯作用”。
报道称,HN-1“机器鱼”的研制非常顺利,已完成陆上试验和计算机模拟仿真试验,将很快进行水槽试验。同时,体积更大,性能更强的中型柔性航行器HN-2和大型柔性航行器HN-3也正在研制开发之中。这类“机器鱼”最大的亮点是没有安装螺旋桨推进器,而采用和鱼一样的游动方式,水下最高航速可达16节。由于没有螺旋桨推进器的涡流和噪声,它的隐蔽性非常好。“HN系列航行器类似大鱼的外形伪装,能骗过敌方传感器,具有强大的战场生存能力。除了用于海洋侦察,海洋勘探和水下救护等,也可用来探测雷场和反潜网络布置,或是潜入防护严密的港口和海军基地实施侦察和监控,还能在骗过敌方侦察设备后,对敌潜艇和海底设施实施抵近攻击,让敌人防不胜防”。

 

 人工智能是水下作战关键
报道认为,HN系列“机器鱼”未来将具备智能集群作战能力,体积较小的HN-1可以充当“侦察鱼”,中型体积大小的HN-2可以承担战斗任务,具有强力传感器的HN-3可以执行指挥控制任务,通过合理的兵力编组,像无人机“蜂群”战术一样采取“鱼群”作战。
此外,中国近年发展的多种水下潜航器也被美媒视为针对美国水下潜艇部队的威胁。例如中国研制的“海翼”系列水下滑翔机“能在整个大洋下安静地巡航数天,数月甚至一年而无需人工干预”,外媒猜测它们可以携带更多类型的传感器,甚至携带破坏或者摧毁军事目标的武器。
“舰载武器”执行主编石宏16日告诉“环球时报”,美媒之所以强调人工智能在未来水下竞争中的地位,是由于水下通信指挥堪称制约潜航器的技术瓶颈。受水下特殊环境的限制,要么采取线缆遥控潜航器的传统方式,要么借助智能化技术发展自主作业的无人潜航器,后者的行动自由度显然更大。目前无人潜航器可以自主完成轨迹规划,障碍回避,作业实施。可以说,能否依靠人工智能应对不同的水下环境和任务,是潜航器的关键性指标。下一步,无人潜航器将向大深度,远航程,大载荷,自主回收,集群协同等方向发展。

美国无人潜航器威胁更大
尽管报道试图将中国水下潜航器描述为美国潜艇面临的重大威胁,但“环球时报”16日查询“兵工科技”关于HN-1“机器鱼”的报道时发现,原文内容主要是概念性技术设想,未来还需要解决鱼类推进机理,控制系统和传感系统,水下通信等关键技术难题,并明确承认“ 机器鱼受体积和重量的制约,往往只能在水下工作几小时”。美媒的选择性报道,把概念技术的可能性和作战威胁的现实性混为一谈,炒作概念的痕迹不言自明。

 

石宏表示,美国早已把无人潜航器变成实实在在的武器装备。美国一直都有把无人潜航器投入作战的想法,早在2000年4月,美国海军就出台“无人潜航器主计划“,把无人潜航器的任务使命扩展为情报/监视/侦察,反水雷,反潜战,通信与导航网络节点,载荷输送,情报战等9个方面。2016年,美国海军又提出” 2025年自主潜航器需求“和”未来舰队平台备选方案“的报告,计划2030年美国海军实现分布式舰队的构想,装备中型无人潜航器183具,核潜艇携带大型无人潜航器48具。如今美国已开发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无人航行器体系,计划中的大型无人潜航器甚至能在港口,公开海域及主要航道执行超过70天的反潜,侦察,监视任务。现实中,美国无人潜航器已经逼近中国的家门口2016年中国在南海俘获的美海军轻型无人潜航器,就是专门用来执行海洋 监测任务。(石留风)

转载请标注来源158机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