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网
高端数控机床:国产替代核心赛道,核心环节龙头梳理
2023-07-27 10:48:02

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据,中国机床消费的上一轮高峰期为2010-2014年,以10年为更新周期计算,中国机床消费从2021年开始快速反弹,2022年中国机床消费约274.1亿美元,同比降低1.9%。预计未来3-5年内,机床的更新换代需求比较旺盛。我国机床消费和产值排名世界首位,且拥有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机床消费和产值均为排名世界首位。《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明确了高档数控机床未来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数控系统标准型、智能型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超过80%、30%。当前,下游新兴领域推动叠加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国产数控机床到了向中高端领域突破的关键时刻。

数控机床行业概览数控机床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相较传统机床,数控机床具有精度高、刚性大、生产率高、加工质量稳定等优点。从组成来看,高端数控机床包括加工程序载体、数控装置、伺服系统、机床主体和其他辅助装置。我国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低数控机床可分金属切削机床(车床、镗床、铣床、刨床、磨床、加工中心等)、金属成形机床(液压机、锻压机、冲压机、剪板机、折弯机等)。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中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57.2万台,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26.5万台,金属切削机床数控化率为46.3%;金属成型机床产量18.3万台,数控金属成型机床2.1万台,金属成型机床数控化率为11.3%。

 高档数控机床是能够实现高精度、高复杂性、高效高动态加工的数控机床,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高档数控机床门槛较高,研制高档数控机床,需要企业坚持长期研发投入并且具备极强的科研实力。近年来国内数控机床技术在高速化、复合化、精密化、多轴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发展迅速。

五轴数控机床行业概览

五轴联动数控技术难度大、应用广,集计算机控制、高性能伺服驱动和精密加工技术于一体,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设备自动化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是解决航空发动机叶轮、叶盘、叶片、船用螺旋桨等关键工业产品加工的唯一手段。

五轴联动是指机床基本的直线轴三轴X、Y、Z及附加的旋转轴A、B、C中的两轴,五个轴同时运动,任意调整刀具或工件的姿态,实现对空间复杂型面的加工。

   五轴机床相较于三轴机床能够实现多面加工及复杂曲面加工的目的,而传统三轴机床只能对平面进行加工。由于五轴数控机床在加工复杂形状和更高精度零部件的优势,在精密仪器、医疗器械领域的渗透率也在逐渐提升。

西方国家在以五轴数控机床为代表的高端数控机床和技术领域对我国进行管制,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五轴机床国产替代迎来广阔空间。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五轴机床市场规模为95.7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187.8亿元,CAGR为14.4%。

五轴机床市场格局目前我国机床产业呈现“大而不强”的局面,我国五轴机床市场长期为外资垄断,高端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还比较低。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仅为6%,中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为68%,低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为85%,在国家安全自主可控政策驱动下,我国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有望提升。从市场格来看,国际上知名制造商包括德玛吉、马扎克、哈斯、okuma、Hurco、HELLER等。

      长期以来,我国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大量依赖进口,主要由于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需要尖端数控技术、精密机床设计和制造的密切配合,核心技术研发周期和产业化形成难度大。随着海外五轴机床出口限制进一步趋严及国内机床厂验证-反馈-迭代正循环开启的背景下,国产五轴机床龙头企业未来可期。

我国有少量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厂家,包括北京精雕、科德数控、海天精工、新瑞重工、上海日进等民营企业,但是多数企业研发能力较弱,主要是以向国外采购合理零部件进行组装的模式。近年来,以北京精雕、科德数控为代表的国产龙头企业迅速向上突围,已跻身市场前列。北京精雕五轴机床市场的销量市占率由2019年的9%大幅上升至2022年的20%,科德数控销量市占率则由2019年的2%微升至2022年的3%。随着需求端结构升级和本土产业链配套成熟,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作为金属切削机床中高端代表,有望加速替代以2~3轴为主的国内市场,预计渗透率将持续攀升。同时,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持续提升,具有自主研发优势的龙头本土制造商有望加速国产替代。

高端数控系统


根据数控系统的功能和售价,可以分为经济型、标准型、高档型三类。其中,高档型数控系统由于技术难度大,功能、性能和可靠性要求高,代表了一个国家高精度加工的实力。

   国外高档数控系统基本都是驱控一体的全数字闭环控制系统。国内数控系统硬件体系架构主要以前三个阶段为主,国外高档数控系统系统架构早已进入第四阶段,目前仍有一代的差距。国外高档系统具有的纳米插补、力矩控制、前馈控制等核心技术都需要第四代全数字硬件架构支持。

由于核心元件具有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行业特性,国外企业往往借此抬高产品的价格,我国数控机床整机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严重制约。



转载请标注来源158机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