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网
汉中三线往事:汉江机床厂
2025-02-01 10:06:11

1964年,我国刚刚经历三线困难时期,正处于全面的复苏阶段。然而,敌人没有给我们时间,国际形势日益严峻。北方有来自苏联的威胁,南部、东部有来自美国的威胁,鉴于当时的形式,毛主席作出“集中力量,抓紧时间,建设三线,加强国防,进行备战”的伟大决策。1964年底,一场历时17年之久的三线建设拉开了序幕。

陕西因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三线建设最重要的建设省份之一,汉中位于秦岭以南,汉江从中部穿越,山川交错、水资源充足,拥有极佳的战略纵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成为陕西三线建设的排头兵。

1964年,一机部响应三线建设号召,决定在汉中建设汉中机床工具总厂,总所以选择汉中,一方面是地理位置,另外汉中的气候条件也非常合适精密机床的制造。根据“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安排,汉中机床工具总厂下设:汉中第一机床厂(一厂)、汉中第二机床厂(二厂)、汉中工具厂(三厂)、汉中铸锻件厂(四厂),由上海机床厂、北京第二机床厂、哈尔滨第一工具厂负责包建。

1966年初,上海机床厂与相关设计单位组成联合选址小组,经过几个月的翻山越岭,最终将汉中第一机床厂定址于汉中市汉台区河东店镇,主要任务是生产螺纹磨床。

1966年8月,汉中第一机床厂破土动工,当天举行盛大的誓师大会,一机部、陕西政府、上海机床厂、设计施工方均派代表参加。本着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早期职工住的是席棚子、干打垒,吃的是粗茶淡饭,尽管条件艰苦,但建设者们依然展现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在毛主席“三线建设要抓紧”的感召下,更是拼命的奋战在建设一线。由于汉中同期建设的三线工厂众多,导致生产、生活物资非常紧缺,很多建设用砖、水泥都是从外省铁路调运过来的。

1967年,一机部根据战略需求,取消汉中机床工具总厂,四个厂独立,汉中第一机床厂更名为为汉江机床厂。

1969年3月,中苏在珍宝岛爆发边境冲突,局势进一步紧张,三线建设加快了建设步伐。汉江机床厂组织了几次建设大会战,汉中地方政府发动民兵、社员加入到汉江机床厂的建设中。

经过建设者们不懈的努力,钣焊车间、装配车间、机加车间、齿轮车间、热处理车间、仓库等重要的厂房陆续建成,1969年9月,汉江机床厂基本完成建设。

汉江机床厂建成的同时,上海机床厂的1000多名援建职工分几批来到汉中投身艰苦创业。为了给国庆二十周年献礼,汉江机床厂职工加班加点的工作,在专业设备还没有完全安装调配的情况下就开始了试生产,终于在9月28日成功生产出两台Y7520W螺纹磨床,这也打破了内地无法制造螺纹磨床的历史。

1970年底,汉江机床厂又成功试制出HJ01小模数单面啮合检查仪,这也宣告汉江机床厂的研发和生产正式进入正轨,1976年6月,试制成功SB7620半自动内螺纹磨床。

随着产品定型,汉江机床厂的生活福利区建设也日趋完善,设有职工家属楼、单身宿舍、招待所、职工食堂、职工俱乐部、子弟学校、幼儿园、医务所(后改为职工医院),生活区内还设有商店、澡堂、邮局、银行等。

为了贯彻毛主席的“五七指示”,汉江机床厂办起了农场,职工在生产任务不忙的时候去农场开垦土地种植瓜果蔬菜,收获时,一车车自己种的瓜果蔬菜拉到厂里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

汉江机床厂子弟学校有小学、初中、高中,教学质量在汉中数一数二,绝大部分老师都是上海的援教,实验室的仪器也非常齐全。后来,很多二厂子弟到一厂子弟学校复读。

为了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汉江机床厂经常和二厂、三厂、四厂进行体育交流活动,一厂的篮球打的比较好,三厂的足球踢得好。另外,汉江机床厂还创办《每日快报》,在办公楼前面的宣传栏展示,下班时,很多职工会聚集在这里驻足观看,里面的内容有厂内快讯和各车间的生产情况。

从黄埔江畔,到褒河畔,最早一批上海内迁职工在汉中10余年,他们慢慢适应了汉中的生活。职工食堂的陕西本地大厨也能做地道的上海菜,阳春面、红烧排骨备受欢迎。

1980年,三线建设,汉江机床厂也从生产型转为生产经营型。内迁的上海职工大部分回到原厂及分流到镇江机床厂等单位。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汉江厂开始腾飞。1983年先后成功研制出ZX75滚剪线、S7520A螺纹磨床、HJY016螺杆转子啮合检查仪,1987年又生产出精密万能工具磨床、千分尺丝杆检查仪、GJZA5-180片皮机。80年代汉江机床厂的产品在行业内已经非常有名气。

90年代,汉江机床厂的卧式加工中心、精密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先后试制成功,这一时期主打产品为螺纹磨床、滚珠丝杠副、直线导轨副等产品。1998年,汉江机床厂改制为陕西汉江机床有限公司发展至今。

咨询电话:15910974236

汉江厂厂区以及家属区内有不同时期的建筑,充分体现出汉江厂的历史,它从三线时期一路走来,老一辈汉江职工告别城市优越的生活,离开亲人和朋友,来到这片土地展开艰苦创业,正是他们的付出,才有汉江的辉煌。早期的职工如今已经白发苍苍,第二代职工也都退休了,但提起汉江厂,他们还会很自豪的说:“阿拉汉江厂”、“咱汉江厂”,滔滔不绝的讲述汉江厂的历史,汉江厂已经成为他们生命中永远无法抹去的烙印。


转载请标注来源158机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