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砂:实施技术创新迈入国际市场
2008-01-18 13:33:31
2007年末,姜堰苏北砂轮厂(以下简称“苏砂”)完成了第六座燃气车式窑炉替代燃煤倒焰窑的改造。
6年来,苏砂以一年一座的速度改造窑炉。至此,苏砂已拥有6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精密、环保的燃气车式窑炉,技术实力跃居国内同行业之首。
目前,苏砂的长期客户群包括世界500强企业法国圣戈班及哈轴、长春一汽、上海大众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生产方式粗放 企业陷入困境
苏砂建于1964年,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砂轮企业。1989年,苏砂获得我国磨料行业迄今唯一的最高荣誉“国家产品质量银质奖”。
2002年,苏砂陷入困境。生产技术质量经理黄海平回忆,当时,不断涌现出的新型金属材质对砂轮的磨削性能要求不断提高。苏砂的燃煤倒焰窑生产方式粗放,产品粗糙。这种窑炉的主要燃料是煤,生产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等废气,环境污染较大。迫于强大的社会压力,苏砂的生产断断续续。
尽管国产砂轮产品的价格仅有国外的十分之一,但蓬勃发展的中国机床加工企业还是不断进口国外产品。苏砂的市场份额大幅萎缩。
两次参与国际合作均告流产
近年来,由于国内磨料行业较为落后,国外磨料行业老大法国圣戈班、美国诺顿等纷纷到中国设厂。美国一家百年磨料企业在我国陆续兼并了20多家砂轮企业。
苏砂曾想参与国际合作,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来扭转局面。
2002年,苏砂拟和一家日本老牌砂轮企业合作。日方企业先后派员来苏砂考察了十多次,拟在这里建立低档产品生产基地;苏砂也组织人员培训日语,准备派送日方进行技术培训。后因日方不愿意让中国工人接触其生产配方,合作计划流产。
不久,一家欧美磨料行业龙头老大拟收购苏砂。不料,在双方进入实质性谈判期间,该企业突然取消合作。随后,他们迅速收购了中国的主要碳化硅生产企业。
苏砂人痛定思痛,“国际市场不相信眼泪。没有自身优势,就没有平等的合作机会。”
实施技术创新 产品走出国门
2002年,苏砂委托国家第六设计院仿意大利工艺设计了一座燃气车式窑炉。这种窑炉以天然气为燃料,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无环境污染。同时采用全程电脑控制,利用效率高,烧制温差小,能够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大幅提升砂轮的质量和产量。
当然,以天然气为原料,其成本要大大高于煤炭。“但我们要降低环境代价、提高产品档次,进军国际市场,这样的投入,值得。”总经理张平说。
2002年以来,苏砂技改投入达1500万元,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可生产国内最大、直径达1.6米的砂轮。
在三门峡,苏砂投资800万元建立了一家上游企业———碳化硅生产企业。
2006年,苏砂的“人民牌”砂轮商标被认定为我省磨料生产企业唯一的“江苏省著名商标”。
苏砂的实力得到了圣戈班等国际知名企业的认可并陆续获得这些企业的订单,产品远销南非、欧、美等地。
张平说:“我们将在国际合作中增强企业实力,在国际磨料市场打出一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