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投资的误区
2008-02-18 15:48:10
信息化建设是帮助企业保持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手段,总体来说,我国制造业企业已经逐渐树立了使用正版软件,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同时,不少企业通过实施信息化工程,已经大大提高了市场反应速度,降低了库存和成本,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但是,许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这些错误的思想,最终、最大的受害者,还是企业自己,将导致投资的浪费和项目的失败。以下是几种典型症状。
1.完全立足自主开发。
即专门成立开发队伍,自主开发软件。这种方式开发的软件优点是比较实用,缺点是人员流动性较大。因此,制造业企业还是应该将IT方面的服务外包,由软件企业来为制造业企业服务,或者由企业的IT人员与软件公司协作,负责软件的实施和工程监理工作。
2.盲目追求上档次,搞豪华版。
追求上档次,这本身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完全采用高档软件,是否能够普及和消化,又是否值得。因此,在软件选型的问题上,还是应该从解决整个企业信息化的高度上,来进行分析,制定方案,把钱花在刀刃上。
3.先实施,实施好了再付钱。
有些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工程时,往往提出类似这样的条件。企业的想法当然很好,自己不承担风险。但是带来的问题是软件公司赚不到钱,也怕制造业企业不付钱,不可能专心地,投入很大力量来实施,没有积极性。正确的做法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采取风险共担,责任明确,验收标准清晰的方法来实施。分阶段付款、实施和验收。
4.盲目想少花钱,多办事。
制造业企业个性很强,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制造业企业要充分考虑性能(包括服务)价格比,不能只考虑价格。因为在制造业软件中,除了CAD软件标准化较强,企业可以经过培训,就直接使用以外,CAPP、PDM、ERP等都要经过对企业的需求进行需求调研,制定详细的需求分析报告,然后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实施和客户化,才能够真正用起来。对于一个中型企业,一套功能完备的ERP软件,起码也要七八十万、上百万,而且实施的成本也是很高的,要想实施好,周期也比较长。因此,如果企业盲目希望少花钱,又想实现整个企业的信息化,是难以达到满意的实施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