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工具行业改革开放30年
2008-04-16 14:57:28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的新年茶话会上指出,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对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他指出,我们要对改革开放进行系统回顾总结,以生动的事实、伟大的成就、成功的经验对全党全国人民进行坚持改革开放的教育,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决心和信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我国的现代机床工具工业创建于新中国成立前后,到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大体上经历了30年时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历经规划“十八罗汉”机床制造厂、“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和对27家骨干厂的技术改造、“二五”期间的高精度精密机床“战役”、“三五”“四五”期间的“三线”建设和为“二汽”提供成套设备的“会战”,到1979年我国机床工具工业已形成完整布局并具备一定基础,全国当时共有机床工具企业1400多家,其中机械工业部定点生产厂887家,重点骨干企业承担了绝大部分国家生产计划,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经济建设。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立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而成为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点,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划时代的里程碑,由此也开启了我国机床工具工业在“改革、开放”方针下,从改革开放到创新发展的新时期。
作为3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行业发展中有许多重大事件值得回忆。
为冲破多年来沿用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机电产品分配办法,实现产销直接见面,1979年6月25日,宁江机床厂在《人民日报》上刊登了机床行业第一张“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的广告,被誉为“产销见面的试验”,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改革”。随后,机床工具局还以一机部机床工具总公司的名义,于9月23日和10月17日分别在《人民日报》和《工人日报》上刊登由企业直接接受订货的广告;并于1979年12月26日,以“中国机床总公司”名义在《工人日报》上用一整版刊登了昆明机床厂等企业欢迎用户直接订货的广告;到1982年10月,中国机床总公司在武汉重型机床厂新建尚空置的厂房举办全国性的机床工具展览交易会,参展企业400多家,展出金切机床219台,锻压设备58台,促进产需直接见面,进一步将企业推向市场。
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1979年8月9日,济南第一机床厂在机床行业首开对外合作的先河,与日本山崎MAZAK株式会社签订了来图来样加工、合作生产返销的协议。在引进技术方面,1980年北京机床研究所率先与日本富士通FANUC公司达成引进5、7系列数控系统,直流主轴电机、直流伺服电机许可证转让技术的协议。同年7月,济南第二机床厂也与美国维尔森公司签订了引进机械压力机转让合同。到1985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已有25家企业同5个国家的28家公司签订了合作生产协议32项;到1995年,机床工具行业共引进技术300余项,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借助国际技术力量,迅速提高了全行业的产品质量、设计、工艺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了行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1985年国务院发出扩大机电产品出口的号召,到1988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已有北京第一机床厂等24家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同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以出口创汇1004.5万美元,跃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出口创汇3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20家。1992年济南第一机床厂跃居出口企业榜首,当年实现出口创汇2025万美元。
自1988年以来,我国机床工具企业陆续开展股份制企业改革试点,到1993年为止,行业内已有昆明机床厂、成都量具刃具厂、无锡机床厂、桂林机床厂、中国第二砂轮厂等企业改造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其中,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量具刃具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白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已分别在香港、上海和深圳的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开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先后对上海、沈阳及天津的机床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沈阳的技术改造一直延续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三个项目可利用世行贷款总额接近3亿美元,为我国沈阳、上海和天津机床制造业的今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而且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此外还有济南第一机床厂利用日本“黑字还流”和长征机床厂、汉江工具厂利用西班牙政府贷款等外汇贷款的技改项目。同时,在机床工具行业中外投资企业也迅猛增加,据统计到1992年行业中已有外商投资企业187家,引进外资近1.2亿美元。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把振兴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放到重要战略地位,使它们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加快我国机床工具工业的发展,国务院专门批转了国家计委、机电部《关于振兴特定基础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