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网
受累整机市场下滑 功能部件企业举步维艰
2008-12-05 15:28:23

经历了连续8年高速增长的机床行业似乎已经忘却了经济周期的存在,但是在今年夏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寒意——销售下滑、库存增加。经历过前几次萧条期的老机床人由此判断:新一轮的萧条也许正在走近。

    产能过剩挤破泡沫

记者在和业内人士交流时发现一个现象:通用机床和中小型机床下滑严重,专用机床和大型机床影响不大。
有人认为,下半年以来的产销下滑是由于宏观调控造成的,广州市敏嘉制造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虎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机床行业整体下滑的主因,并非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只是挤破了产能过剩的泡沫,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草”。
的确,中小型车床、数控车床和立式加工中心下滑最为严重,而这两种机床占数控机床的比重最大,以数量计至少占70%~80%,这就造成机床行业总体下滑的局面。
赵虎认为,机床行业经过近10年高速发展,已经改变了10年前的格局。这些年到底新成立了多少机床厂,没有人讲得清楚。在下滑最为严重的数控车床和立式加工中心领域,产能过剩现象非常严重。
赵虎说:“在中低端机床领域,机床(包括数控机床)好像没有技术可言,随便找几个人,甚至连图纸也没有,就可以生产数控车床和立式加工中心。这种一哄而上的做法,对行业的发展是极为有害的。国内主要的几个以生产车床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产量也是大得惊人,有的甚至做到了世界前十名的水平。”
“近年来,机床行业增长速度动辄达到30%,市场不可能支撑这么快的增长。很多企业投资的产能还没有完全发挥,新的项目却还在相继上马。”赵虎说:“由于这几年国家很重视装备制造业,而机床产业又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有些地方政府就把机床产业列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政府指挥棒的压力下,在政府各种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在市场一片大好的鼓励下,就大干快上,产能也是连续翻番。”
因此,他的观点是,产能过剩不是宏观调控造成的,而是宏观调控的目标。指望放松宏观的力度就会解决机床行业的整体下滑之势是不现实的。即使宏观调控结束,机床行业也不可能恢复到前几年那种持续高速增长的局面。

    销量、份额双双下降

受累通用数控机床销量锐减,滚动功能部件行业的销量也随之下滑。
滚动功能部件行业这些年的发展是中国机床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新增了很多丝杆厂,骨干企业也都制定了很宏伟的增加产能的计划,实际产能也增加很多。但是,产能的增加仅限于简单的数量增加,产品的档次、品种增加不多,产品的美誉度也没有得到提升。
如果说滚动功能部件销量下降是受制于大环境,那么,份额减少则完全是由于市场竞争导致的。
赵虎告诉记者,目前对行业冲击最大的是台湾品牌产品。他说最近他去了一些非机床行业的机械制造类企业,有些企业位置非常偏僻,其产品对精度要求也不高,但就连这样的企业所用的滚动功能部件也是台湾产品,这说明台湾企业的销售能力非常可怕。行业内加工中心用的滚动功能部件,台湾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处于绝对领先水平,这种趋势近年来没有减弱的迹象。
这就是说,国产滚动功能部件的市场占有率有下滑的趋势。

    抢占高端才有出路

在市场总量和市场占有率双下滑的局面下,提高市场占有率是转危为安的唯一选择。如何提高市场占有率?由于总需求量下降,想通过获得市场的增量部分来提高市场占有率,行不通。只有从其他厂家手中抢份额才可能实现,因此提高产品档次势在必行。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行业发展部高级工程师孙涓日前在一次行业会议上指出:“我国滚动功能部件产品企业现在已经超过80个,是生产大国,但我们不是这一产品领域的生产强国。”
大而不强主要表现在:生产不集中,品种单一;生产发展不平衡,配套性较差;分布不合理,技术含量低,总产量和产值都不高等。这些不足导致国产中、高档数控机床别无选择地采用进口滚动功能部件。
赵虎则认为,国产丝杆导轨等功能部件产品与日本、德国和台湾产品的差距主要在两方面。一是产品设计水平的差距,很多企业没有先进的三维设计软件,无法设计出好的反向器结构,或者有的企业就没有设计能力,只是买别人的反向器,产品同质化严重。二是没有先进的加工设备,加工工艺没有创新,有些企业还是在大量地用普通机床生产产品。

    靠政策还是靠技术

要替代进口产品,光靠企业做功课还不够,产业政策的支持也是决定性因素之一。但是眼下的政策环境对功能部件企业来说,实在说不上好。
今年3月26日,财政部发布《关于调整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设备及其关键零部件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这一政策将直接导致国内功能部件企业的进口替代更加艰难。
在进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中,很多行业专家和领导都倾向政策应更多地扶持国内功能部件产业,希望功能部件企业能够和<

转载请标注来源158机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