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市场铸就加工装备大国
我国数控机床的产量自1999年起结束了近10年的徘徊振荡的态势,开始呈现持续大幅度的增长。从2000年至2007年的8年中,产量由1999年的9007台增至2007年123257台,年平均增长率达38.7%,与此前8年(1992-1999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5%相比,已进入了高速增长的格局。
在数控机床产量迅猛增长的同时,产品的结构,也出现了可喜的调整。普及型数控机床及中高档数控机床的比例有所提升,而低档的经济型数控机床在产量中比例则已由上世纪80年代的90%,90年代的80%,降至当前的60%左右(见表1)。
从数控机床产量的发展的历程来年看,我国2000年的产量为14000台,大体与日本1980年的产量相当。日本在1976-1980年借助其民用电子业对发展CNC数控装置的优势,在此5年内的年平均增长率达44.8%,年产量超过美国居于首位,其后由于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产量增长渐缓,至2004年数控机床的产量经24年,仅增至60713台,年增长率降至6.3%。
因此,这种产量快速增长远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取决于市场容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及出口市场开发等多种因素,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和机遇条件下形成的推动合力。2008年上半年出现国产数控机床销售下降,库存量增大,但进口额反而同比增加的形势,正反映出国产数控机床竞争力有所下降的征兆。
为了使数控机床的产值和经济效益能持续稳健地增长,就不能单纯地依靠产量的增长,需要通过技术含量来增加产品的技术附加值。例如日本数控机床数量虽比我国少,但其产值仍居世界第一,其平均单台数控机床的产值约为我国的3倍。为此。不断地提升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深化产品技术服务内涵是增强国产数控机床的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技术发展趋势与差距
机床既是实施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装备,也是制造信息集成的一个重要载体,因此,机床的发展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加工技术的主要趋向。在上世纪70年代起形成的以数控技术为中心的柔性制造技术,在本世纪仍将继续进步并成为加工技术发展的主流。围绕着数控机床向高速、高精和高效柔性化发展的总体技术目标,当前数控机床主要应沿着以下6个方面迈进:
1. 以发展高速切削为先导,并重视对空运行过程的提速,使高速化力求做到全面缩短切削工时和辅助工时,对于高速化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对于不同材质的高速切削界限是不尽相同的,其次要采取各种数控补偿技术,以减少高速时的跟踪误差和振动。
2. 高效加工在注意提高机床的材料切除率的同时,大力推进以缩短加工过程链目标的复合加工技术。通过复合数控机床进一步实现工序集中,既可减少工件多次装卸的时间,又可避免按工序分散在多台机床上加工所出现的在制品储存和传输的时间,它是提高单件小批生产效率的一项有效途径。
3. 发展多样式化的适用产品,如对于生产中大批生产,以数控机床为核心的柔性生产线仍是主要的发展方向,它们在可重构制造(Reconfigurable Mnufacturing)技术支持下构建的制造系统具有高效柔性化的特点。发展可重构的多刃、多面复合加工的制造装备,针对加工对象的特征,通过对制造系统的重组,可更敏捷和经济地适应不确定市场对产品多变的需求,保证市场所需产品能迅速投放上市。
4. 数控机床的工作精度以平均每年提升8%~10%的幅度(约8-10年提高1倍),向亚微米级精度迈进,并不断地拓展新的精密加工方法。
5. 智能化机床,从上世纪60年代起美国提出适应控制机床至今已近半个世纪,由于其技术难度大,目前正由单因素的约束控制向多因素控制发展,逐渐向智能化机床的雏形进行探索和高精度发展。
发展对策探讨
拟从数控机床的产品技术档次、技术特征和自主创新建设等三个层面来分别探讨相关的发展策略。
(1) 高档攻关、中档扩展、低档提升。
数控机床按其功能和技术水平当前分为3个档次,即低档(经济型)、中档(普及型)、高档(先进型)。按其技术指标来讲,它们必然是与时俱进的,当前来衡量大致分别相当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本世纪的国际同类产品的进行水平。
作为高档数控机床一般是指技术性能先进、高端或用于重大工程的关键加工装备,尽管其在数量上所占的比例不大,但起着核心作用和技术引导作用,目前已由国家列为制造装备的重大专项之一组织进行攻关。中档数控机床是加工装备的主流产品,但已面临着与进口产品和国内的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双重竞争压力,故需充分重视其发展规划,加强完善其性能,提升制造质量,扩大品种,增加产量。
低档数控机床的生产发展是基于我国市场的需要,但从节约资源角度来看,宜转变单纯增产竞争的局面,着手逐步增强其效率和精度的耐久性,达到减量增效的目标。
(2)集中力量攻克数控机床的基础共性技术。
核心技术按其特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用性技术,如五轴联动机床的刀具位置补偿,各类机床的工艺应用技术等;另一类为基础共性技术,是指各类数控机床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可靠性、精度、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