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是一家产品80%外销的企业,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去年销售收入不降反升,达13.5亿元,年利润更是突破亿元大关。24日,我们走进金鹭的集美分厂。
蓝氧车间里,自动升降机将一桶桶仲钨酸铵投入回转炉,煅烧分解出紫钨晶粉。还原车间,10台大型机器将紫钨晶粉还原为纳米或超细钨粉。碳化车间,钨粉与碳黑在高温状态下,反应合成碳化钨。包装车间,3台机器正将粉末状的碳化钨装入一个个包装桶,它们将用来制备超细晶硬质合金,进而生产精密刀具。
整套工序,正是由金鹭和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头,北京科技大学协作完成的“‘紫钨原位还原法’超细晶硬质合金工业化生产技术”。上个月,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金鹭是我省唯一的获奖企业,也是厦门企业首次捧回国家科技大奖。
“我们的技术打破长久以来国外精密刀具的垄断。”金鹭董事长、教授级高工吴冲浒介绍,“紫钨原位还原法”被称为“中国法”,它成功超越此前世界上通用的日本、美国两种方法,成为当今超细晶硬质合金制备的最佳工艺。该项技术,标志着我国正由钨资源大国向钨产业强国迈进。
中国的钨矿储量占世界70%、产量占世界80%,然而,一直以来都无法生产出高品质的超细碳化钨粉。中国的精密刀具和数控刀片几乎全依赖进口,每年进口要花近200亿元。
在吴冲浒带领下,科研技术人员潜心研发。1997年,“紫钨原位还原法”诞生。2001年,开始以超细碳化钨粉为基本材料,生产硬质合金产品。2005年,开发出7个系列3700多种规格的精密刀具。如今,金鹭已具备年产7000吨钨粉、5000吨碳化钨粉的生产能力,成为中国最大的钨粉、碳化钨粉生产商和出口商,产品远销日本、美国、德国等40多个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
“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现代企业长盛不衰的源泉。”吴冲浒说。金鹭现有各类工程技术人员286人,占职工总数27%,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名,教授级高工4名。金鹭的技术研究中心,是厦门钨业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的核心,也是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核心。多年来,金鹭独立承担20多项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完成省、市级和企业内部科研攻关项目1000多项。
之前,超细晶棒材毛坯的磨削余量偏大,导致生产过程中损耗偏高。去年,金鹭改进相关技术,使磨削余量下降30%,产品的金属实收率提高3%。就这3%,已为公司节省了400多万元。吴冲浒说:“只要不断创新,促进产品升级换代,降低生产成本,就能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