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面临巨大挑战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 2009)迎来了140家德国企业参展,他们组成了本届展会最大的海外参展团,在6,300 平方米的展区内全面展示面向中国工业的各种产品和服务。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VDW)执行董事Wilfried Schafer博士表示:“今年德国展团的参展面积比上届展会增加了一倍,这说明中国市场对德国工业的重要性。”所有知名的德国机床制造商亲临本次展会,凭借他们的生产能力和竞争实力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信赖。
Schafer博士补充道,今年中德两国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除了要采取其他措施之外,两国需要通过刺激内需来弥补出口方面的损失。对中国来说,这意味着要进一步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其在未来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这方面,德国机床产品做出了巨大贡献,德国机床制造商是中国市场的第三大供应商,占有约16%的市场份额。而另一方面,中国又是德国制造商最重要的销售市场。近五年内,德国向中国的机床出口量增加了35%, 最近已超过了10亿欧元。同时,德国也向中国市场提供了各种技术。这两方面都充分说明,中国用户对机械技术和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
如今,许多德国公司在中国已成立了办事处、 服务中心甚至有了自己的生产设施。这些公司不仅向中国市场提供机械产品,同时也提供各种服务和支持。
然而,两国间的机床贸易并不是一条单行线。目前,中国向德国的出口量处于第十位,近几年,出口量正以两位数的涨幅在快速增长。因此,两国间的贸易关系也得到了加强。 德国机床制造商得到良好定位
Schafer博士充满信心地表示:“尽管2009年机床产量预计下降15%,但是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方面,这一预计是以2008年产量达到143亿欧元时的最高纪录和过去五年市场繁荣时期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的,以此可缓解德国机床制造商所受到的冲击。
另一方面,这一预计也基于德国制造商在国际竞争中享有优越地位的这一事实。尽管德国和日本都是全球机床制造业的领先国家,但2008年日本的产量仅增加了3%,而德国的产量却增加了13%,远远高于全球平均增长水平。以近23%的出口份额再次巩固了德国制造商在国际市场中的领先地位,以明显优势领先于最具实力的竞争对手日本和意大利。
德国机床制造商饱经危机的考验
Schafer博士总结道:“全球金融危机波及到德国的机床制造业, 世界汽车制造行业预算的急剧削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汽车供应行业预算的削减,这种预算削减使许多公司处于茫然无措的状态,他们总体反应是不愿意投资,这对目前的经济颓势无异于雪上加霜。” 自去年底以来,订单减少的幅度和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Schafer博士相信,德国机床制造商将比其他制造商更加自如地应对这场金融风暴,因为他们在经济繁荣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们加大了研发力度,将新兴的和创新性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内容投放市场,预计短期内在这方面几乎不会出现下降的情况。他们优化了采购和生产过程,从而提高了订单的处理效率。同时,他们也通过适度控制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优化了成本结构。
保证核心劳动力的工作稳定是德国机床制造业的首要任务之一,因为技术娴熟的员工使德国机床制造商在国际竞争中具备了强大优势。另一个有利的方面是德国制造商经常集中精力研究特殊的制造方案。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致力于项目研究性商务。在这方面,客户向其他制造商采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这些制造商在需求量短期浮动过程中受到的影响也比较小。同样,对汽车工程、航空齿轮制造工程、医学工程和农业机械工程来说,高科技机械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最后一点,但也是同等重要的一点,尽管目前普遍存在不愿投资的情况,但是有些行业会继续投资,电力行业就是一个例子。在有新需求的市场领域,如汽车制造业领域,也会涌现出投资机会。如果未来要在不影响气候和原材料供应的前提下继续满足世界各国日益增长的汽车需求,那么就必须倡导简约、高效的新一代驾驶理念。这就需要在新型机械制造设备方面进行投资。世界汽车制造领域正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德国制造商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德国机床制造商经历了多次经济盛衰的考验,他们多次从经济萧条时期坚强地挺了过来。
快速结束信心危机
Schafer博士相信,要进一步刺激国际贸易,就必须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来恢复全球金融系统的信心。他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实行区域割据策略。作为一个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德国对外贸出口依赖性很大的行业,两国的机床制造业都要依赖于世界自由贸易而生存,他们肯定需要来自海外的购买需求来恢复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