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网
萨瓦尼尼隆重推出光纤激光切割机
2009-08-26 17:13:02

萨瓦尼尼向中国市场推出了代表世界激光切割最新技术的光纤激光切割机L1Xe系列。面世之前的几个月,在萨瓦尼尼意大利总部举行的技术论坛上,广大客户对这款光纤激光切割机表示了极大兴趣,对机床的广泛应用充满了期待与肯定。
在第11届中国国际机床展上,萨瓦尼尼展示了L1Xe光纤激光切割机的系列产品,如激光头、光路图、机器结构细节图以及加工材料为铝、黄铜和紫铜等的小工件。展会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纷纷向销售人员了解设备情况,对光纤激光切割中心具备的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扩大产品切割种类表示了浓厚兴趣,特别是对加工非常精细的小工件赞叹不已,不断从展台索取。

L1Xe光纤激光器: 高效能、低运行成本
早在1994年,萨瓦尼尼就设计制造出柔性的、自动的二维激光切割机。创新的机械设计、控制和编程(套裁)软件是萨瓦尼尼激光切割机中心的显著特点,用户操作更加简便,生产的柔性和生产效率最大化。使用光纤做谐振腔的激光器是工业用激光切割设备的应用领域中最新的革命,与传统的以CO2作为激光源的激光切割机相比,光纤激光器有如下优点:
⑴ 以掺加Yb元素的双包层激活光纤作为激光源,在光纤内部形成激光谐振腔,通过光纤耦合技术把多组激光源耦合叠加形成高功率的激光,再通过光纤将激光直接从激光发生器传输到切割头。取消了外光路,也就不需要反射镜、保护风箱等,降低了消耗品的成本,保证了光路的稳定性。
⑵ 设计更加简化,降低了激光气体和压缩空气的消耗成本,减少了维护费用,保证了生产效率最大化和生产物流最完美。
⑶ 光纤激光发生器能耗降低70%,电光转换效率高达25%,远远大于二氧化碳激光发生器不到10%的转化率,并且只需要非常小的冷水机。
⑷ 使用光纤传输激光,机床的布局更简单紧凑,机床的占地面积相对于传统激光切割机大大降低。
⑸ 光纤激光的波长是CO2激光的1/10,可以切割如纯铝、黄铜和紫铜等高反射材料,也可切割高质量的覆铝锌板和钢板,可加工材料类型更广、厚度更高。光纤激光发生器光束密度非常高,切割和穿孔速度更加迅速,除了碳钢的加工速度与二氧化碳激光切割机近似以外,其他的诸如不锈钢、铝板、镀锌板的加工速度均有明显提高。

专利切割头:性能最大化
萨瓦尼尼自主设计的光纤激光切割机的专利切割头,其聚焦特性尤其具有竞争力。透镜的更换更加快捷、容易和准确,切割头上可以安装5”和7.5”透镜,不需要拆解切割头,而是通过两个相同的可互换透镜匣来更换透镜,如图所示。两个透镜上承受辅助气体压力是相等的。
光纤激光器的切割头配置一个精确的板料搜索传感器SRP,SRP和CAMLaser激光切割软件是完全兼容的,比电容式传感器能够更快地搜索工件。对于前工序加工如冲孔、拉深和深冲压后的工件,它的精确性会更高。而且SRP的精确性不会受到诸如划痕、色线或不准的缺口,以及材料类型的影响。

专利Six控制系统:效率最大化
萨瓦尼尼设计的L1X的承载光束的飞行结构是非常严密甚至是紧凑的,对加工工件可以快速和准确的定位,承载的光束传输十分稳定,而且对机床的检修也非常方便。托盘转换装置使机器性能进一步增强,有利于提高生产率。萨瓦尼尼光纤激光切割机的专利技术——SiX控制系统,同步控制各轴移动、光束的聚焦、激光器和辅助气体的指令参数,还提供了一系列无人化操作的特殊功能,比如自动重启、远程操作控制和自动关机,使系统的工作完全自动化,同时使板料物流、加工时间和加工成本最小化。         
TRADJUST属于SiX控制系统一部分,是一套创新的专有功能,在切割过程中和CAMLaser要求的数据完美结合,自动生成动态的优化机床轴运动轨迹和最佳功率值。对操作者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是用来指定移动方向、速度和瞬间加速度。这些参数是融合了操作人员的生产经验和加工诀窍来制定出的技术参数表,能明显提高切割质量,并大大降低了生产周期和消耗。从而进一步发展了激光系统的概念,提升其独特的功能并创造了一种具有独特的条件易用性、高生产率和成品质量的机床。

两种核心激光产品
L1X有两个系列产品,一种是传统的使用CO2射频激励的激光发生器,另一种是L1Xe光纤激光发生器。光纤激光发生器的技术参数和切割能力用表1所示。
萨瓦尼尼提供极其柔性的系统,适合所有生产需求,并能显著降低生产和运行成本,同时满足最新制造业的趋势和最具竞争力的生产战略。由于各种板料装卸装置的配置,L1X系统可以无人操作,并且很容易和FMS柔性系统或者AJS自动上下料系统实现集成。不同进料和卸料连接优化了生产流程,消除了辅助生产操作和相关的运行费用,同时保证了优良的产品质量和快速、安全的投资回报率。结束语
萨瓦尼尼公司一贯执行的理念是制造顶级的机床,这使L1Xe光纤激光切割中心成为一台具备完全自动化、柔性化和精益化生产能力完美的机器。同时充分考虑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光纤<

转载请标注来源158机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