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对于任何一个大国而言,都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评述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之前,首先我们应厘清一个概念,什么是“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概念的正式出现,见诸于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经济日报》,1998年12月10日,第1版。)行业学者将其定义为:装备制造业又称装备工业,主要是指资本品制造业,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而制造各种技术装备的产业总称。综合行业脉络和金融视角,远东工装将装备制造业主要归纳为以下四个板块: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力能源设备制造、通用设备制造、基础零部件制造。
其次,“装备制造业”在一个国家依循怎样的发展路径,回望历史我们会发现其中依稀可见的内在规律。在中国,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启动了第一轮以轻工业为主体的外向型制造经济,带动了国内对汽车、船舶、纺织机械、冶金机械、工程机械等资本品的进口需求,而这一时期装备制造业在国内由于薄弱的民用重工业基础尚处于萌芽期;真正的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始于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四小龙的没落为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腾出了国际市场空间、轻工业积累的财富为重工业投资奠定了基础、日益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为工业品准备了市场,因此装备制造业自21世纪初以来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但这一时期的增长更多体现为规模扩张;十年之后的又一次金融危机,即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又将成为全球制造产业格局变革的一个重要历史分水岭,看似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背后,蕴含着全球产业格局调整的内在规律,中国的装备制造业能否在这轮调整中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发展,将至关重要。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从大国到强国
2007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工业总产值为2.7万亿,约占中国当年工业总产值的6.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作为解决人们出行、货物运输的基础行业,包括汽车、铁路及轨道车辆、航空、船舶等运输设备制造体系,其与国民经济既保持着同样的趋势步调,又有其自身发展的基础性规律。
以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最大比例的汽车行业而言,由于人均财富的逐步积累和增加,汽车消费的R值规律(当R值达到2-3时,汽车将大规模进入家庭)在中国东部城市已逐步显现;由于中国能源矿产开采地域与使用地域的不统一性,使得长途货运市场始终存在内生刚性;由于城市化的发展需求,农村道路基础建设以及城镇经济发展近年成为推动汽车消费的一大亮点。上述规律决定了中国汽车产业未来仍有5-10年的快速增长,但在乐观的市场预期中我们也应该看到,早期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路线显然为现今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力留下了许多尴尬的难题,包括缺少汽车电子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和专利,零部件企业普遍缺乏研发和创新能力……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对汽车产业的重创中断了中国汽车产业满足于通过输出低附加值产品换取规模扩张的朴素梦想,让越来越多的汽车人开始思考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原料、人工、土地的成本上升也加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从09年上半年国家一系列产业刺激政策的积极效果来看,中国仍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国内汽车行业在反思中积极调整,从国内已掌握大部分核心部件制造能力的商用车和中低端乘用车市场开始发力,中国汽车产业将能真正实现由大变强。
图表1:GDP增速与汽车销量增速比较(%)(1990-2008H1)
2009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的另一个亮点是铁路及轨道交通,国家未来三年3000亿的铁路及轨道车辆购置投资确保了行业将实现30%以上的年均增长。由于铁路系统的开放程度远低于汽车产业,最初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实施显然更为成功,以南车、北车集团为核心的国内制造体系对国际几大龙头厂商先进技术的消化更彻底,使得这一产业在满足内需市场的同时,未来在打开轨道车辆出口市场上也更底气十足。但09年这一行业的发展也更多属于结构性增长,动车、城轨、高速载重货车等代表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其中动车组在2009-2010年的保有量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高达94%,城轨复合增长率也将达到45%,而传统货车、客车等则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其在铁路车辆市场占比将逐步下降。
电力能源设备制造:从一元到多元
如果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是“轮子经济”的基础的话,那电力能源设备制造就应该称为为国民经济提供动力源的“发动机”。2007年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为2.4万亿,约占当年工业总产值的5.9%。电力设备主要包括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前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