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缺陷分析
1.1 成品剪切弯头的产生
成品棒材剪断机前是步进式锯齿冷床,使成品棒材由850℃冷却到50~100℃。由于轧制节奏加快,产量大幅度提高,成品棒材在冷床上面的滞留时间较短,不能满足冷却工艺要求。在大规格品种轧制中,实测冷床输出的棒材温度高达300~450℃。对于同一钢种的剪切而言,温度愈低金属愈硬,棒材剪切弯曲小,剪切断面趋于平整;温度愈高最大剪切力愈低,棒材剪切弯曲大,易出现剪切弯头。温度高是造成平行刃剪切弯头的主要因素。
1.2 剪断机的剪切能力不足
剪断机是生产工艺线上的在线设备。在大规格品种的生产中,2.5MN的最大剪切力不能满足要求。在1996年采用多机列布置实现120mm×120mm连铸坯一火轧制小型棒材的生产工艺时,曾考虑采用最大剪切力为4MN的剪断机。但是,由于空间限制及行车起吊高度不足等原因,选用了2.5MN剪断机。产量迅速达产后,剪断机的能力明显不足。
2 消除缺陷的技术分析
2.1 利用斜剪切的原理降低剪切载荷
为了能在不更换大剪切力剪断机的前提下,消除剪切弯头这一质量缺陷,决定采用斜剪切原理改变剪切方式。
在平行剪切中:
P=τF (1)
式中P——剪切力,N;
τ——单位剪切阻力,N/mm2;
F——剪切原始断面积,mm2[1]。
同一钢种在同一温度下剪切,单位剪切阻力τ可视为常量。剪切原始断面积Fmax等于剪切支数与每支断面积之和。剪断机的剪切力P 由P0迅速增加到Pmax。当Pmax小于剪断机的最大允许载荷时,剪断机正常剪切;当Pmax大于剪断机的最大允许载荷时,剪断机安全销折断,剪断机不能进行剪切。
在斜剪切中,斜剪切主要用于对板材的剪切。根据B.B诺萨利公式:
P=P1+P2+P3 (2)
式中P1——纯剪切力;
P2——轧件被剪掉部分的弯曲力;
P3——钢板在剪切区域内的弯曲力[1]。
对于棒材而言,它不是钢板的连续剪切,可忽略P2和P3两力的影响,采用下式:
P=P1=h2/tanα∫τdε (3)
式中h ——轧件的高度;
α——刀刃倾斜的角度;
ε——轧件的相对切入深度[1]。
在相同情况下,与平行刃剪切相比较,斜剪切在剪切过程中是从轧件的一边向另一边逐渐移动的剪切过程。即在剪切过程中的每一瞬间,剪刃剪断轧件断面长度只是轧件断面的一部分。因而,剪切力大大减小。如图1所示。
对图1进行定性分析,可知斜剪切的剪切力远小于平行刃剪切的剪切力。如果确定斜剪切的倾斜角α,通过定量计算证明,斜剪切可以降低剪切载荷,从而提高剪断机的剪切能力。
图1 斜剪切与平行刃剪切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