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心磨床上,改进工件加工周期的潜力往往不仅体现在磨削工艺上,同时也反映在工件的输送上。带有高速无心上料装置(HSCL)的Kronos speed新型无心切入式磨床可用于加工直径在8mm以内、长度在80mm以下的细长型工件,其工件的更换时间 <1s(图1)。由此,Studer Mikrosa公司传统的3s工件更换时间可以缩短60%多。这也对无心磨床的整体加工循环时间产生影响:对于最终用户来说,其生产效率可以得到极大的提高,单件加工费用可以大幅下降。
图1 适用于直径小于8mm、长度小于80mm的工件的Kronos speed
切入式无心磨床在1s内即可完成换装作业
气动元件内置在机床上
气动元件同样被集成到机床上。此外,采用压缩空气还可以确保冷却润滑剂几乎不被带走:采用传统的装载装置时,在对工件进行吹刷时,工件会失去附在其表面的部分冷却润滑剂,因此只有较少量的冷却润滑剂与工件一起被输送走。Mikorsa公司在Kronos speed设备上有意放弃了昂贵的NC轴,而是提供新型无心切入式磨床和快速、省空间和免维护的交钥匙工程技术方案。上料装置既可采用稀油,也可采用乳化油进行传动,因此适用性很广,如用于单、双班生产和连续的两班运行。
在企业内部投资核算时,不仅要顾及到购置费用,而且还要考虑将来一些相关的费用,如能源和相关部件的维修、保养等。只有这样,方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所有的费用心中有数。通过这种方式,可找到一种购置成本较为合算的设备,而非采用昂贵的技术方案,因为像工艺流程时间、长久的质量保证和其他一些因素都无法明确地被纳入到设备成本核算中。
理解TCO的最重要的基础是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差异。属于间接费用的有所谓的“停工期”,即系统不是用于直接创造价值的工件磨削加工作业上。Mikrosa公司通过提高无心磨床的生产效益,来达到显著缩短这个时间的目的。
柔性运用大批量生产工艺并把换装时间降到最低是所有生产企业的目标。恰恰是在大批量工艺的无心磨削过程中,往往会耗费很多的调节时间和换装时间,对此加工设计人员在设计工艺流程环节时,首先需要考虑无心磨削的这些因素。此外,这种对所谓的“加工工艺不可控的复杂性”的担心往往会导致投资倾向于生产效率不高、但看似简单的加工工艺。
投资决定TCO效用
由于人们无法从费用上对磨削工艺进行一对一的技术对比,因此无心磨削的投资还不能被广泛认知,其巨大的费用节省潜力也可能不被加工行业所挖掘。与其他工艺相比,无心磨削拥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在不同的运用场合中,其生产效率的优势甚至可以达到100%。如同TCO所反映的那样,在以较低的购置价格和较高的TCO对设备进行投资之前,应该对之进行费用审核。
无心磨削和设备的手动调节通常都需要比加工中两个高峰时间更长的调节和换装时间,但是通过采用这种生产效能潜力巨大的工艺,可以弥补上述的不足。为了极大降低加工过程中的辅助时间,Mikrosa公司在控制系统中集成了新型的、操作简便的软件模块。在常规的无心磨床上,不管是B轴的校准,还是调节盘的回转,都是通过机械方式完成的。而在Kronos S型设备上,这些调节功能均通过独立的计算模型和设备的控制系统自动进行。
按动按钮即可降低辅助时间并实现换装
图2 成对喷嘴针磨削的质量结果(额定尺寸偏差±0.000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