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末期,欧洲一家位居市场笼头的饮料公司,把供应商的价格压到最低,结果一家供应公司的玻璃厂商因而破产。饮料公司强势压低价格,原本是为了降低自己的成本,没想到却烧到了自己。该玻璃厂商破产几个月之后,刚好又碰上市场的需求增加,饮料公司因为饮料瓶不够用,结果掉到了市场第二。
这家饮料公司请到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教授法尔考,为公司把脉找问题,结果他发现,公司霸气十足地跟供应商谈判,十年所省下来的钱,都不值那一年因为供不应求而少赚的钱。法尔考说:“公司在每一件事上都拧出最后一滴水,固然很快能看到结果,但是也要付出代价。” 谈判不只是来硬的,也不只是跟钱相关,重要的是,是否创造出价值。法尔考表示,过去五年来,像这家饮料公司一般,很多公司都信奉铁腕谈判。他们极具攻击性,使用的手法常常带有操纵扭曲的意味,把谈判视为快速节省支出的机会。走捷径的结果是,以长期的价值换取微小的近利。
公司把供应商的价格硬是压到最低,伤害的是无法再修复的长期关系,立刻摧毁了多年才能够建立起来的信任。公司如此做,有如把供应商的产品当作大宗商品,只有价格的部分可以谈,大幅度砍掉他们的利润,迫使他们没有资源花在升级或者更新产品上,甚至必须在品质上让步。法尔考建议,公司可以跟供应商一起投资创新,一方面,双方都从中获得价值,另一方面,避免供应商提供创新产品给公司对手。法尔考认为,即便谈判破裂,也不要跟对方撕破脸,好为未来留条后路。上谈判桌,并非不惜一切代价获得自己想要的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