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于7月24日晚上公布了“微刺激方案”以提振经济增长,包括政府将对小企业暂时免税,减轻出口企业的成本负担,并为铁路建设筹集资金。这是一种积极的信号,也获得了舆论的支持,扶持好中小企业对于稳定就业、改善民生意义重大。但这样的措施并不能仅仅作为应对危机的临时性政策,而应该成为一种长期坚持的国策。因为德国的中小企业发展为中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在欧债危机笼罩下的欧洲大陆,德国经济数年来一直一枝独秀都归功于中小制造企业的强劲竞争力。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底,德国共有372万家公司,其中99.6%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德国大约80%的就业。相关统计还表明,中小企业的产品占到德国各类产品70%的市场份额,他创造了德国企业利税半壁江山,每年为德国的GDP贡献近40%。
作为德国经济最具活力的群体,中小企业在经济衰退期仍然投资活跃。中小企业是德国创新的主体,大型企业反而不是。穷则思变,导致创新往往来自中小企业,而不是财力雄厚的大企业。虽然德国企业整体都拥有重视研发的企业文化,但其中65%的中小企业参与研发活动,40%的中小企业有专门的研发部门,比例均为欧洲最高。德国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说明创新靠金钱这个理念是错误的。
德国波恩中小企业研究所研究员米夏埃尔•霍尔茨认为创新本身需要文化和系统做支撑,需要跨专业的知识和人才聚集,并且能够独立思考,以讨论和辩论为基础。无论是创新的大环境,还是各类企业的观念,中国都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