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是中国最大的私营雇主,目前拥有约140万员工。以往,在富士康所到之处,不仅可以吸引众多的手机原配件上游企业,还会吸引包装箱、物流等众多相配套的企业到来。
因此,富士康一直是各地地方政府的座上宾。不过,由于工资上涨,在过去三年间,富士康将工厂搬离深圳等沿海城市,移往劳动力更廉价更充足的内地省份。但尽管富士康的基本工资已经提高到2000元/月,且“两班制”转成“三班制”,但这各地新厂区仍然不断的遇到用工荒。
麻烦还不在于此,中国一直希望从低端制造业向着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同时还希望从依靠并不稳定的外部需求转向内需增长上来。但富士康占用了大量税收优惠、信贷优惠、土地优惠等,虽然短期迅速提升了当地政绩,但政策资源的不平衡很快就显露出来,地方政府盼望出现的靠富士康带动的产业升级也没有出现。最突出的就是产城融合问题。
由于过分强调园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使得园区生活功能滞后于生产功能,城市功能滞后于生产功能,致使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这也为诸多不稳定因素的爆发埋下引线。此前张开双臂热情欢迎的地方政府,如今正在盘算如何扭转与富士康的依赖关系。同时,郭台铭也表示为了转移成本,计划在工资水平仅为中国一半左右的东南亚扩大建厂规模。看来,富士康在大陆的发展必须大幅调整方式,相当一部分业务撤离大陆也只是时间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