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盛、瑞银、美银美林、野村等国际知名投行纷纷下调对中国的经济增速预期,不少经济学家们预计中国政府将很快采取行动推出新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
然而,彭博经济学家汤姆•奥里克(Tom Orlik)认为,基于五点理由市场对中国政府“刺激”不要抱太大希望。
1、如果向刺激靠近,就意味着让旨在控制企业债与地方政府债务的改革偏离正轨。这可能存在产生剧烈调整的风险。
2、今年两会后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加快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进度。不过会议并没有提出启动新项目,这暗示几乎不会增加公共开支方面的刺激。
3、日前,中国央行重启28天期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4%,回笼人民币460亿元。这意味着中国央行希望将回购利率锁定在较高水平。
4、存准率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工具,下调存准率等于告诉市场,央行要撤销原定去杠杆的计划。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微调流动性可能是中国央行更青睐的替代方法。
5、就业指数降速减慢显示稳定的迹象。就业市场是中国决策者主要关注点,也是刺激措施可能并非政府考虑选择的一个原因。
08年中国政府过度刺激的负面影响已经在经济的可持续性上表现出来。今后政府在采取刺激政策的问题上,会采取更加谨慎的措施以避免犯重复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