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者近来押注的情况来看,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竞赛已近乎变成一场两强对决。一度在人们眼中,中国互联网中的赢家仅仅突出代表了一个基本上封闭的国内市场,如今人们却开始将它们与谷歌(Google)、Facebook 和亚马逊(Amazon)等世界级企业相提并论,而那些国际竞争对手可以从它们身上学到的东西才刚刚开始变得明显。
如果情况按计划发展,那么电商阿里巴巴(Alibaba)即将到来的IPO 将确立这种新秩序。在还没有正式的IPO 文件之际,大多数投资者眼下采用的是1500 亿美元的粗略数字作为阿里巴巴的估值——甚至超过以社交通讯和游戏为主业的腾讯(Tencent)。
但其他地方的科技界很大程度上没有把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崛起放在心上。如果你问问硅谷(Silicon Valley)的投资者和企业家,他们会为你指出,中国企业几乎未向本土市场以外扩张,而美国企业已放弃了打入中国的努力。然而,如美国科技企业过去已经发现的,成长于世界上最大的本土市场,让它们在进军海外时拥有了一项巨大的规模优势。随着中国的互联网市场繁荣起来,情况正在变得极其有利于那些成长于中国本土的优胜企业。
高盛(Goldman Sachs)数据显示,中国电商销售额已达到美国的60%左右,并且未来5 年将以每年24%的复合增长率增长,而美国为14%。中国在线广告业规模目前为美国的40%,预计未来几年也将以类似速度增长。
新兴的中国互联网领军企业也开始以美国竞争对手从未想象过的方式,开辟新道路。近来最抢眼的一个例子就是:阿里巴巴的一只新货币市场基金推出仅几个月,就吸引了810 亿美元资金流入。
当然,这只是故事的一半。但如香港互联网企业家戴福瑞(Fritz Demopoulos)指出的那样,中国投资者看上去对市场份额的明显增加非常买账。阿里巴巴能否为那810 亿美元资金挣得不错的回报,则几乎不重要了。
硅谷并未忽略这一讯号。有人怀疑,美国自己的互联网优胜企业未能像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那样,更主动地开拓市场,或许是一种失策,一名最近从中国回来的知名美国互联网风投资本家就是有此怀疑者之一。
而阿里巴巴的新货币市场基金只是冰山一角,并未反映出其(以及腾讯和风头几乎被盖过的搜索公司百度(Baidu))一直以来通过收购和自主投资所进军业务的全貌。
仅过去一年,阿里巴巴那份令人难以置信的收购和入股名单就涵盖了在线地图、百货商场、家电、微博、电视和电影制作、在线视频和移动通讯等众多领域。
这种疯狂的交易步伐部分属于宏大的开疆扩土,部分属于偏执的自我防卫。移动化一直起着催化作用。两年前,智能手机的互联网接入超过PC。这显然正导致互联网行为发生全面改变。
腾讯一直处于攻势,它的通讯应用微信(WeChat)非常流行,赋予它在移动领域发力的着力点。只有25%的收入来自广告和电子商务的腾讯嗅到了一个巨大的机会。
它近期投资了游戏、餐馆点评、物流、互联网搜索,还与本身也准备赴美上市的电商京东商场(JD.com)达成了合作。
如百度和腾讯去年末季的业绩所示,这种抢地盘行为已经导致了利润率降低。人们还对这些企业的战略重心和执行是否合理产生了质疑。添加支付和物流等服务、以支撑核心电商业务显然很合理,但业务的分散让这些企业战线拉得过长。
根据发达国家互联网市场的经验,善于创新的专业化企业最终会开辟出巨大的利基市场,或崭新的数字活动方式,让大型综合企业难以匹敌。
此外,互联网领军企业在本土经济中更多领域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或许也会最终招致反弹。如戴福瑞所说,这些企业在与中国的政治精英打交道时展现出了高超的技巧。但随着这些企业搅动更多既得利益(大多存在于国家所有的行业中,或与中共有一些联系),它们的日子可能会变得更加难过。
不过,就目前而言,在这样的快速增长中,此类问题看上去几乎毫不重要。文:英国《金融时报》美国西海岸主编 理查德•沃特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