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汽车业的发展在世界工业史上都称得上是“奇葩”,理由有两个:
一是中国汽车工业在1949年之后发展了近40年几乎原地踏步,还属于“幼稚产业”;
二是中国汽车业从30年前开始向外资开放,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至今仍没有创立出拥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这种发展轨迹与日本和韩国汽车产业的成功形成了鲜明对比。
时至今日,中国的汽车产业被两大力量实际“控制”:一是几大国有汽车集团;二是与国有汽车集团合资的外资。有一种说法称,中国大型国有汽车集团被困在了“天鹅绒棺材”里,也就是它们与跨国汽车巨头之间的合资企业。这些国有汽车集团从合资企业中轻而易举地获得了红利,却未能从中学到打造成功品牌的经验知识。
上述评价很有道理,从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我们的调研来看,毫不客气地说,国有汽车集团是中国最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和改革勇气的工业企业!在中国汽车市场迅速扩张的黄金时代,几大国有汽车集团满足于利用合资企业大赚其钱,占有市场份额,至于自主品牌、自主创新,并不是国有汽车集团的核心目标,它们根本缺乏这个企图心。在抢占市场的同时,国有汽车集团对政府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优惠绝不放过。
某大型国有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居然只有一辆完整的样车!而攒出这辆样车的最大目的,是拿到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巨额补贴!因此,国有车企被困在“天鹅绒棺材”里一点都不冤枉,它们还将被困下去。
与之相比,即使被称为“五大”的中国民营汽车企业——长城、吉利、长安、奇瑞和比亚迪——目前也处境艰难。今年一季度,民营“五大”的销量同比下跌了10%,而德国、美国和日本品牌汽车的增幅则在15%到20%之间。这种业绩上的鲜明对比,连外资分析师都感到诧异。
有师认为,中国的汽车厂商太多了,亟需一场行业洗牌。但在我们看来,如果洗牌的结果是显著强化国有车企和外资品牌的市场地位,从大国产业体系的角度来看是有问题的。中国在高铁、电信设备领域发生过的产业赶超,为什么在汽车业内无法发生?我们并非从狭隘的“民族产业”角度来看问题,但从产业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来看,完全不能指望国有汽车集团来wh责任。
在支持创新的政策上,国家不能再向国有车企和合资企业倾斜了,应该把资源投向真正有创新企图心的民营汽车企业,只有它们才会怀揣着企业家精神去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