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网
中国机床与欧美强国的差距并不是在缩小,而是在进一步扩大
2014-10-30 13:55:01

    日前,笔者参加了9月在德国斯图加特金属加工展(AMB)。斯图加特不仅是德国,更是欧洲最重要的机床和金属加工机械生产基地,这里集中了欧洲40%的机床和相关生产厂家,50%的德国机床工业位于该区域内,展会汇集了欧洲各国高新技术精华的机床工具产品。笔者参观后的最大感受就是:中国机床行业与之相比,差距并不是在缩小,而是在进一步扩大。
黄金十年 差距越拉越大
    2001—2010年,中国机床行业走过了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增速一度超过40%,产品的种类和规模增加,整体水平大大提高,相继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床进口国、消费国和生产国。这一成就令无数业内人士沾沾自喜,沉浸其中,自诩与国外差距日趋缩小,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本届AMB展以欧洲国家(德国、瑞士、西班牙、意大利、捷克等)展品为主,也有少量的美国、日本、韩国、台湾等地的产品。参展产品的结构复杂化与国内机床展相比大大提高,加工中心多数是五轴或五轴以上联动,车床以车铣复合为主,一些普通的产品如锯床在外观设计上给人的冲击力是国内产品无法超越的。
    反观我国的五轴联动机床,多数企业能够做得出来,但产品的稳定性和精度无法达到实际要求,更不用说实际应用了。
    受当前经济形势影响,中国市场对机床的需求总量有所减少,但高中档机床在需求总量中所占比重却在上升。大多数国产高中档机床与国外先进产品相比,在性能、质量特别是精度稳定性与保持性等方面存在差距,从而使得机床进口额没有下降,反而在增加。
    如此显而易见的差距,我们必须承认和接受,绝不能轻视,也不能守着一连串的假大空数据自我陶醉,而是要做到“知耻而后勇”。

造成行业落后的原因
    为什么我们的机床行业在如此大的市场需求下,赚取的仅仅是吆喝声和表面下虚假的繁荣呢?究其原因:
    首先,缺乏创新,自主研发的东西太少,抄袭、模仿的东西太多。现今抄袭、模仿已经成为一种现象:一项新技术或一个新产品出现后,市场上立马会出现若干相似的跟随者。不少企业也意识到,跟踪先进技术不利于产业发展,况且产业的核心技术、特别是前沿和战略高度的技术是引进不了的。如果一味跟踪模仿,将会进一步拉大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并最终将形成技术依赖。短期的抄袭、模仿是为了长时间的进步,如果把抄袭、模仿当做企业进步的手段,必将是作茧自缚,长期受制于人。
    其次,国产的功能部件产业与主机发展相脱节。由于功能部件产业产值较主机小,加上地方政府为了政绩需要,造成了“重视主机,忽略功能部件”的畸形局面。工厂需要基础技术、功能部件,但最终目标是为了制造高水平的整机,不是光搞主机,主机是由功能部件组成的,所以功能部件是基础,基础都没有打牢,上面的建筑会牢固吗?另外,我国目前生产的功能部件多数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含量低,难以适应国产数控机床的发展速度和技术要求。
    再次,整个行业缺乏一个整体的发展思路。虽然国产机床市场份额大幅提高,但是我国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研制水平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大幅提高。从数控机床配套业整体来看,原来的技术空白仍然存在,高端产品配套能力弱的局面也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对新技术领域的配套能力仍然欠缺,真正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屈指可数。
    还有,就是人的因素。机床行业是一个长期技术积累的行业,国内机床在精度和稳定性方面与欧洲强国还有很大差距,说到底就是国人做事的态度问题。“德国制造”之所以全球闻名,与德意志民族严谨的工作态度息息相关,他们对工作的精益化程度是我们短时间内赶不上的。
    另外,用于制造机床的基础材料,也是制约机床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在这一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所以,以上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机床行业发展壮大就只能是空谈,根本得不到实质性解决,与国外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走得慢并不可怕,可怕是自我满足,止步不前”。不能把每次希望都寄予投资驱动来拉动经济增长吧,那对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毫无裨益,对于经济的长期发展无异于饮鸩止渴。中国经济慢下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再不趁势做好转型升级的配套工作,中国机床行业真的就被远远的抛在后面,机床强国的目标只能是南柯一梦。■

转载请标注来源158机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