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这一、两年的智慧手表、手环就是物联网的全部,真正的重头戏在三到五年后。全球对物联网的投资,估计将达到三千亿到五千亿美元。未来,万物连上网,引爆企业生存战。
英国科幻小说家彼德·汉弥顿作品《北方大道》里头,描述一百多年后的英国,城市主要街道洒满了“智慧粉尘”,“每一颗针尖一样的微粒,皆呈现出河面和河岸上栏杆的景象,综合在一起,就能看到车辆和行人的完整景象。”未来的警探,靠着“智慧粉尘”的纪录,就可如同亲临犯罪现场,迅速揪出嫌疑犯,轻松破案。这虽是小说家的想象,但却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意象的最佳说明。
不少科技业人士都认为,当人们的生活或是工厂里头的各色电子产品,都装上细微的感测器,并可互相沟通时,便会发生神奇的事情,人类生活和所有产业都会因此改变。原本仅在电子业流传的科技概念,自从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在2014年6月亲口说出,“物联网是下一件大事(big thing)!”这个有点深奥难测的名词,就此红遍天。而且,各类分析机构也报出乐观的商机预测。例如,香港里昂证券便估计,到2020年时,全球投资在物联网的资金,累计会达到三千亿到五千亿美元之间。
□ 不只穿戴式装置而已
金额如此巨大,然而,当众人都在追问“什么是物联网?”却鲜少有人能够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有人会说,现在市面上这些装了好几颗感测器、可与智慧型手机互联的智慧手表、手环,都是物联网的一种。但这些雷声大雨点小的穿戴式装置,实际销售金额跟前述如同天文数字般的物联网商机相比,简直如沧海一粟。那个众人殷切期待,能在几年内造就千亿美元商机的“物联网”,究竟是什么?
“现在没有人知道物联网是长什么样子,”2014年10月的Semicon Taiwan 2014国际半导体展,与会的法国市场研究机构Yole Developpement技术长贝卡Beica)斩钉截铁地说。她接着半开玩笑地解释,“大概是因为苹果还没推出物联网产品吧。”或许,我们不能用旧思维看待下一波科技革命。过去外界对于物联网的想象,主要偏向消费产品,但现在世界主流已走向B2B的模式,靠企业去做服务,模式和过去消费者主导的时候不大一样。例如,前苹果老将及iPod之父法戴尔(Tony Fadell)创办的Nest Labs,一直被视为最热门的物联网先驱公司,去年被Google以三十二亿美元的天价并购后,商业模式出现大转弯。
一个月前,Nest宣布与爱尔兰最大电力公司Electric Ireland合作,只要民众签署两年合约,就可以免费安装一台原价250美元的Nest智慧温控器。Google则可协助电力公司处理Nest使用者的用电大数据,让电力公司更有效率地管理电力系统。Google用数据去赚钱的行为,现在有个新颖名词:“数据商务”(data commerce)。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方兴未艾的物联网变革,最具颠覆性的一点,将是商业模式的改造。“它能让一家公司变成从卖产品的公司,转为卖‘产品加服务’,”里昂证券资深科技分析师马奎尔(Ed Maquire)在报告写着。2014年11月的《哈佛商业评论》,刊出策略大师、哈佛商学院教授麦可·波特和PTC公司总裁兼执行长赫普曼(James E.Heppelmann)合写的长文<智慧连网产品怎样改变竞争版图>(注:波特坚持不用“物联网”一词),对此做了进一步分析。
□ 引爆下一波生产力成长
波特解释,传统制造商透过交易,将产品所有权转移给顾客以获取价值,接下来的保养、损坏成本,基本上由拥有产品者负担。两者的权、责泾渭分明。然而,物联网却可以“彻底改变这长久以来的商业模式”,波特写着,“制造商现在可藉着(已售出)产品上的感测器取得商品资料,并可预测、降低可能的故障,拥有前所未有的能力。”善用这种新能力的企业,将逐渐发展出“产品即服务”(product as service)的新商业模式。即公司仍拥有产品,顾客只是支付使用机器的费用,最后形成“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
□ GE 从卖引擎,变卖动力
环顾全球大厂,最认真拥抱物联网,向“产品即服务”转型的,竟是一家百年企业——通用电气(GE)。
GE执行长伊梅特正酝酿一场商业模式的大转变,该公司主力产品,例如喷射机引擎、核能发电机、柴油火车头此类重工业产品,均已装上大量无线感测器。“我们即将从卖引擎,变成卖动力,”一位GE主管说。
例如,GE主力产品之一,是一台数吨重的柴油火车头,这种拖着沉甸甸的货物,在美国内陆慢速横行的庞然大物,最怕润滑的轴承日久失效,导致车轴卡住。结果可能是在城市造成严重塞车,业主为此得付出昂贵代价。
GE的解决之道,是将无线感测器放到火车头的齿轮箱,监测润滑油存量和受污染程度,希望以大数据的方式,在未来预估出车轴故障的时间。同理,大量无线感测器,也安装在GE的客机用喷射引擎里头。
GE希望藉由搜集大数据资讯,在引擎出状况之前未卜先知,抢先更改航班,减少旅客和航空公司的损失。而喷射引擎部门,也成为GE逐渐转型“卖服务”的试点。现在,该部门的收入,不仅来自卖引擎的一次性收入,还和绩效挂钩。每年在客户飞机机体内正常运作时间越长,收入越多。
2013年,GE因此得到超过八亿美元的额外收入。另一家欧洲百年企业飞利浦,也开始加入“只租不卖”的行列。
□飞利浦省电越多,赚越多
2014年4月开始,美国华盛顿捷运局将所属二十五个停车场的照明系统,全部交给飞利浦“经营”十年。所有一万三千组老旧灯组,将免费换上飞利浦LED智慧灯泡,以及整套物联网管理系统。飞利浦可透过网络监测灯组使用状况,并灵活配合日光、停车状况调整照明。预估整套新系统每年可为华盛顿捷运局省下68%、约两百万美元的电费。这笔钱将用来支付给飞利浦。因此省电越多,飞利浦赚越多。这是飞利浦力推的“照明即服务”(lighting-as-a-service)模式。
“我们打算打破照明业的传统思维,向软件业的服务模式取经,”飞利浦照明的美国区主管说。当然,这类商业模式的转换都需要时间。因此,里昂证券认为,未来一到两年间,物联网都还是“雷声大雨点小”(hype outpace reality),但三到五年之后,就有重头戏可看了。
麦可·波特更乐观预测,当网络革命的影响力逐渐消退,物联网将引发下一波生产力成长。也就是说,企业下一场残酷的物竞天择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