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之中,面对着复苏艰难曲折的严峻形势,各国已深切感到,必须同舟共济,不断扩大利益汇合点,以合作推动互利共赢,以创新谋求平衡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置身于世界经济和全球制造业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加快我国机械工业“走出去”、推进国际化进程,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一是有效对接的挑战。
目前,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深度融合。机械工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世界制造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多数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并成为机械产品出口大国。但整体来讲,机械产业产能体量大块头足,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必须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运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外向型经济再上新水平。
我国机械工业如何主动与国际市场对接,推进优势产能、富余产能转移与合作,开拓更加广阔的国际新市场,为经济中高速增长增力减负,这是最现实的挑战。要主动与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对接,有效配置全球资源要素,通过自主创新、加强技术交流合作、收购引进等途径,大力推进产业链向高端水平迈进,以竞争新优势与跨国公司同台角逐,这是产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然选择。要主动与国际产业变革对接,把握定位、明确方向和重点,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对外投资、产能合作以及商品输出,包括装备、技术、标准、品牌在内的产业输出,实现更高层次、更高形态、更可持续的国际化发展,这是我国机械工业要长期应对的挑战和奋斗的目标。
二是管控能力的挑战。
从机械企业“走出去”,在国外收购、兼并、建厂等实践中可以看到,做好前置性工作十分必要,提高境外自我管控能力更为重要。首先是提高企业自治能力。要在坚持以我为主的同时,主动克服“水土不服”问题,自觉遵守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法律及市场规则,尊重当地文化、宗教和习俗,具有履行社会责任的自治能力,这是企业“走出去”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前提。其次是提高企业国际经营管理能力。要能够合理解决好“跨国多元素融合、全新业务格局构建、国际经营能力提升”等现实问题,真正使“走出去”变为“融进去”,到形成有机整体、产生较好效能。再次是提高企业再生、可持续能力发展的能力。要能够有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创建产品品牌,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商业模式,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的再生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企业真正融入全球化、锤炼成为可与国际跨国公司同台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从这一点上看,管控能力的挑战更具现实性。
三是风险防控的挑战。
中国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看起来是经贸活动,但往往涉及很多复杂的非经济因素。目前国际上的政治偏见和“冷战思维”仍有市场,法律双重标准也影响巨大。一些国家贸易机构以“威胁国家安全”、“侵犯知识产权”、“反倾销反补贴”、“不公平贸易”等政治和经济理由阻碍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落地”,投资的风险、金融的风险,以及人身安全等风险,处处存在,随时发生。同时,境外法律风险更需要着重予以防范。机械工业“走出去”的国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处于经济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在其政治经济政策上存在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系统性风险不容忽视。特别是一些沿线国家在市场准入、政府管制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各有不同,相当一部分国家目前还不是世贸组织成员。有些国家的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反倾销反补贴等规定,对外国企业影响较大。规避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化解政治障碍、处理法律纠纷,提高法律风险防范能力,筑牢自身防线,确保企业的正当权益和公平待遇,以提高境外投资合作的质量和效果,这些挑战更严峻,任务更艰巨。挑战同时也蕴含机遇,只要勇于面对,科学施策,积极化解,力求实效,确保安全,便可化干戈为玉帛,实现自身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