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作为经济社会活动的技术依据、世界的通用语言,在降低贸易成本、促进技术创新、增进沟通互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美国商务部的研究表明,标准和合格评定影响了80%的世界贸易。目前,我国企业正越来越熟练地运用标准这一通用语言,将技术创新成果融入到标准之中,赢得竞争力。海尔开发“防电墙”技术,并将其写入国际标准;华为将下一代网络(NGN)技术写入ITU标准,推动NGN交换设备应用于50多个国家(地区);闪联行业标准《信息技术资源共享协同服务》的正式颁布,使得计算机、电视、投影机等一批标志性闪联终端产品进入规模化生产。
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的加深,在ISO、IEC和ITU三大组织中,都有中国专家担任领导职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标准国际化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标准国际认可度不高,与我国贸易大国地位不相称;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数量不多,仅占国际标准总数的0.7%;以企业为主体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一些重点领域、重大战略中,标准化手段运用得还不够,等等,我国仍需加大力度,培养和造就更多高素质标准化人才队伍,进一步推动标准国际化。